本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內地客來港買保險的增長勢頭持續強勁,今年第二季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達到223億元,屬2016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最高,亦是有紀錄以來單季次高,按年飆升逾113倍,按季也急增近1.32倍。
內地銀行利率降低
有業界人士分析,上季內地訪客業務大幅反彈,除了反映通關效應全面釋放之外,人民幣偏弱及內地利率較低,驅使內地客戶尋求更好的資產配置,料來港投保的勢頭會維持。
保監局表示,承接今年首季的強勁增長,加上去年同期基數略低,2023年上半年計,內地訪客新造業務保費上漲至319億元,按年大升58倍,金額相等於期內個人業務總額31%,超越2019年同期分別錄得金額263億元及個人業務總額佔比26.4%。
此一輪反彈由終身壽險和危疾保障需求帶動,占已發出保單份額89%,有27%保費涉及香港銀行機構提供的融資安排。
市場人士指出,由於今年2月才全面通關,到第二季始悉數反映恢復兩地往來的效應。
有資深業界人士稱,通關因素以外,期內人民幣疲弱,內地利率低而香港利息上升,不少內地客戶為尋求更理想的資產配置,來港購買保險是其中一項投資選擇。
上半年買終身壽險佔八成
至於通關的推動力是否已在第二季完全釋放,往後內地訪客來港投保會否由高位回落,該業界人士認為,只要目前的市場環境沒有特別改變,基於資產配置需求,預料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的意欲仍然殷切,預期未來兩季相關金額繼續偏高。
雖然有指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特別鍾情儲蓄保險,但保監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中,儲蓄保險僅佔10.7%,終身壽險佔比達80.3%。
市場人士提到,除了儲蓄保險,部分壽險保單亦有儲蓄成份,故較難了解實際涉及儲蓄的金額,惟內地訪客購買含有儲蓄成份的保險確實不少。
滙豐料增長勢頭延續全年
滙豐保險指出,該公司上半年新造業務保費繼續穩佔市場第一,份額達19.6%。滙豐保險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文德華表示,年初至今錄得超過200億元的新造業務保費。
該行估計,隨著第三季將有更多國際旅客來港,可帶動對理財及健康方案的需求,有信心這股凌厲增長動力可全年延續。
另外,今年上半年,本港毛保費總額2957億元,按年下跌1.4%。期內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2587億元,按年減少2.2%。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1031億元,按年升25.9%,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的新造保單保費964億元,增加32%,投資相連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錄得66億元,按年下跌22.6%。
上半年一般保險的毛保費及凈保費分別為370億及233億元,按年分別升5.1%及3.4%,已償付申索毛額152億元,上升11.3%,整體承保利潤由25億元下降至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