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移民問題、防疫旅遊限制及隔離措施等影響,本港保險業人才流失情況加劇。香港保險業聯會的調查顯示,逾80%受訪保險公司表示去年僱員流失有所增加,近四分一大型的受訪機構更預期今年問題會惡化,目前以香港作為區域或環球團隊基地的大型或跨國受訪保險公司,有30%更考慮把有關團隊遷離香港。
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文德華指出,香港作為金融服務中心具有多方面優勢,其中人力資本甚為重要,擔心人才持續流走,或會令香港難以維持其金融服務中心的地位。他建議政府提供前瞻性指引,基於什麼條件才會全面「開關」、縮短入境嚴格酒店隔離的時間、取消飛行禁令等。
香港保險業聯會上月向會員公司進行調查,有33家保險公司回應,這些公司2020年承保的毛保費佔市場80%,其中15家全職僱員人數介乎101至1000人,5家公司的僱員人數更超過1000人。
80%指業務已受影響
調查反映,逾80%的受訪保險公司坦言,去年因移民因素,員工的流失率比前兩年有所增加,其中較大型保險公司影響尤為嚴重,涉及的工種主要是精算、財務、科技及營運方面。僱員人數超過100人的較大型保險商,25%認為今年情況會進一步惡化。
同時,有超過80%受訪機構表明,移民及人才外流對業務已帶來影響,其中逾半表示有中度及高度的影響。
以香港作為區域或環球團隊基地的大型或跨國保險公司有13家,超過30%(4家)表示正考慮把有關團隊遷離香港,影響相關策略的主要原因是旅遊及隔離措施,以及關注國際和外派人才深度。
文德華稱,香港過去多年來建立了具效率的國際風險管理人才,惟今次調查顯示,香港正面對移民外流、難以從海外招聘的錯配問題,一旦情況持續,對人才資本會帶來很大挑戰,不希望見到跨國保險公司把人才遷離,因長遠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保險業聯會倡詳列「開關」指引
他建議政府應參考澳紐及新加坡等國家,為全面「通關」提供清晰的指引,因為缺乏明確的前瞻性指引,難以預期國際資本及國際人才會投資香港,亦無從估計國際航班何時恢復,而且在目前社區感染情況下,此等措施發揮緩解作用不大,反而令香港與國際社會隔離。
醫管局上月底公布染疫人士隔離7日後,若快速檢測呈陰性,可毋須隔離。文德華認為,應該清楚向市民解釋有關措施,同時容許海外回港的香港居民可家居隔離7日,而非強制要在酒店隔離14日,有關情況對跨國保險公司亦甚為重要,因為可以繼續在港處理亞洲區業務,否則預期他們保持以香港為基地,提供區域性的職務是不切實際的。
保監局回應,鑒於Omicron引發感染個案急增,升級防疫措施以減輕其所帶來的影響,讓經濟活動及日後生活儘快回復正常。
該局留意到這些臨時舉措有其必要性,惟保險機構或需就其駐於亞洲的人手作過渡性調整,以維持有效區域運作。保監局會繼續與所有業界持份者密切溝通,把他們的意見及關注適當地向政府當局反映。
另外,保監局去年共接獲1304宗投訴,按年減少9.07%,其中以「操守」類別的投訴最多,佔28%,按年增加1個百分點,其次為「業務或營運」類別,佔21%,按年增加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