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香港本地開始出現虛擬銀行和虛擬保險,針對這些新興的金融機構,普通市民又是怎麼看待的呢?今天我們轉載自香港本地的一份調查問卷,看看大家都是怎麼想的,未來會去虛擬銀行存錢或者去虛擬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嗎?
香港集訊資料研究有限公司公布調查報告,顯示本港八家虛擬銀行正以亮眼的用戶增速及強大公眾知名度打開市場,吸引用戶在近期開戶,並顛覆傳統銀行業態。
《重新想像:虛擬銀行及虛擬保險》於2020年4月、8月及12月進行數據搜集,了解公眾對近年急速冒起的虛擬銀行及虛擬保險的觀感。
虛擬銀行調查問卷結果
2019年上半年,八家虛擬銀行陸續獲香港金融管理局發牌,並年尾時正式提供服務,8月進行的調查顯示,約4%受訪者擁有虛擬銀行戶口,至12月已上升至7%。
逾八成(84%)受訪者有聽聞過虛擬銀行,僅一成(12%)受訪者知道及了解虛擬銀行的服務。
逾五成(51%)受訪者有興趣使用虛擬銀行服務,當中近四分之三(73%)受訪者表示有興趣在未來6個月內開設虛擬銀行戶口,25%受訪者願意存放多於十萬港元。
受訪者願意投放在虛擬銀行平均金額為106850港元,從而推算單是虛擬銀行的零售業務潛在規模達1520億港元,反映其發展潛力良好。
25-49歲的人士將會成為虛擬銀行服務的最大使用族群,當中高收入或流動資產達五十萬港元的族群為主;年齡較大的受訪者(45歲或以上)使用虛擬銀行的興趣雖然較低。
多達49%及38%的18-30歲和31-40歲對虛擬銀行有興趣的受訪者認為,使用虛擬銀行服務的主要原因是方便。
約五成受訪者認為虛擬銀行是一個較傳統競爭對手好用的電子錢包/支付網關,方便過數及網上付費(政府賬單/網上購物)。
最多人期待虛擬銀行的業務是線上付款服務,例如用作網上購物及繳付帳單等,將會成為虛擬銀行的基本服務,其次是定期存款服務。
虛擬保險問卷調查結果
根據6月進行的線上調查,成功訪問879人,當中70%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在虛擬保險公司購買保險。
受訪者當中有約75%的人有興趣購買旅遊保險,62%的人有興趣購買醫療保險,59%的人有興趣購買意外保險。由於疫情的影響,有73%的受訪者增加了購買醫療保險的興趣。
受訪者普遍對網上保險不陌生,認為虛擬保險提供一個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選擇,調查顯示虛擬保險的主要客群為20-45歲。
30%受訪者對虛擬銀行的保險服務有感興趣,當中以旅遊保險最高,佔87%,其次是家居及意外保險,分別佔64%及62%。
最大擔憂是沒有人跟從虛擬保險事宜,亦擔心沒有足夠的保障,依賴專人服務比較難使用虛擬保險。
此外,虛擬保險公司的知名度並不高,比較難尋找真實用家的意見,消費者對虛擬保險及公司能否長遠生存的信心不足。
消費者了解虛擬保險是純網上投保的保險,價錢較低,彈性亦比較大。惟消費者則未能分辨同樣有網上投保的傳統保險公司與虛擬保險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