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年香港保險10大新聞
發布: •更新: 2020-05-25•
閱讀 11417
2016隨風逝。回顧2016,圍繞著
香港保險發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件。下面,
香港保險資訊網挑選了10件與香港保險相關的大事,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2016年1月1日
香港保險業聯會對於「財務需要分析FNA」作出最新安排。中介人在建議保險計劃及填寫投保書前,必須為投保人進行「財務需要分析」,比較各產品之優劣,了解客戶已有之各項保障與現實財務需要的差距,提供合適產品給准投保人選擇。
2、2016年2月4日
銀聯卡實施交易額度限制,凡購買香港保險使用銀聯卡做為支付方式的,每次交易最高限額5000美元(
香港保險公司於3月18日之後在實際操作中取消了刷卡次數的限制,從而導致此限制名存實亡)。
3、2016年3月15日
香港特區政府保險業監理處公布《2015年香港保險業務市場表現》。根據統計,2015年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316億元,佔2015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309億元)的24.2%,同比增長了30%。
4、2016年3月22日
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境外購買保險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外管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表示,境內居民購買香港分紅類保險尚不合規。
5、2016年4月22日
保監會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就五個方面作出風險提示:1. 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2. 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3. 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4. 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5. 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6、2016年9月1日
所有在香港投保壽險保單的內地人士,均需簽署一份《內地人士在港投保人身/壽險保單重要資料聲明書》,又稱「內地人士投保香港保險的十項風險提示」。
7、2016年10月29日
銀聯國際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客戶使用銀聯卡在香港購買保險。禁止境外保險商戶受理大陸境內銀聯卡支付非消費類的保險項目。
8、2016年11月15日
英國
保誠下調儲蓄分紅型保險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香港其他主要保險公司在之後也宣布調整旗下儲蓄分紅型保險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9、2016年11月30日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2016年首三季香港保險業的市場表現新聞稿》,首三季度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489 億港元,佔2016年首三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323億港元)的 37%。
10、2017年1月1日
香港地區正式開始實施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購買香港保險時,投保人必須填寫「個人稅務居住地自我申報證明書」(簡稱稅務申報證明書)。
那麼,你眼中的香港保險2016大事件是哪些呢?歡迎投票或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
1.1. 你眼中的香港保險2016大事件(多選)(多選)
投保需填寫FNA表單
銀聯卡實施交易額度限制,上限5000美元
2015年香港保險業務市場表現數據公布,內地保單連續6年創新高
外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分紅保險不合規
保監會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
內地人士投保需簽署《內地人士在港投保人身/壽險保單重要資料聲明書》
銀聯限制升級,禁止銀聯卡支付非消費類的保險項目
香港保險公司下調儲蓄分紅型產品預期收益率
2016年首三季度保險業務數據出爐,內地保單再創新高
CRS實施在即,投保人必須填寫「個人稅務居住地自我申報證明書」
其他事件(歡迎留言)
2.2.您認為香港保險2017年會如何發展?(單選)(單選)
大時代才剛剛開始,2017年再創新高
政策收緊,觸頂回落
看不清,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