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零稅率「搶客」 香港謀劃提升壽險中心地位

「近年來,個別一兩家大型外資保險公司將地區總部撤離香港,這提醒我們雖然香港現在仍處於領先地位,但如果不採取措施,可能會有更多的國際保險公司考慮搬離。香港如果沒有清晰的策略,將喪失國際壽險中心的地位。」香港金融發展局(下稱「金髮局」)人壽保險工作小組主席及友邦首席策略及企業發展總監馬崇達(MarkSaunders)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坦言。

timg 5

2016年9月,全球再保險公司巨頭慕尼黑再保(MunichRe)宣布對亞太業務進行策略性的架構重組,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三個亞洲辦事處進行擴張,並大幅縮減香港辦公室的規模,當地約50名員工則被派遣至北京或新加坡辦公室。此前,慕尼黑再保在1962年已開始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12月17日,金髮局發布了《提升香港作為領先人壽保險中心的地位》的報告,剖析了香港吸引跨國壽險公司落戶的競爭優勢,並提出了7項建議。

這些建議包括,推行切合目標的經濟資本要求;鼓勵發行長期資產,與壽險業務長期負債相匹配;設立壽險通以擴大內地的保險銷售業務,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擴大現有的國際稅務協定網路,提供適當的稅務優惠措施以鼓勵保險集團在香港設地區總部等。

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共有保險公司161家,其中94家經營產險業務,48家經營壽險業務,其餘19家混業經營。這意味著香港有67家具有壽險業務經營資格的公司,公開數據顯示,前三家壽險公司佔據了新單保費的半壁江山,市場集中度較高。

新加坡VS香港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選擇地區總部的地點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包括不同城市的生活水準、教育、居住環境,當然資本要求及稅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金髮局人壽保險工作小組成員LarsNielsen坦言。

馬崇達透露,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為了吸引更多的保險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地區總部,對於離岸自保業務實施零稅率。相比之下,香港特區政府僅為自保及再保公司,提供一半的利得稅減免,目前的稅率為8.25%。

事實上,新加坡在1997年之後已取代香港成為亞洲再保險中心。當地的專屬自保保險公司數目,以及再保險和海事保險的營業額,在過去20年顯著增長,使新加坡發展為區域保險樞紐。

在馬崇達看來,香港仍然具備自身的獨特優勢,比如毗鄰內地龐大的市場,一國兩制的優勢等,「我們並不需要完全複製新加坡的稅務優惠措施,比如我們可以為海外保險專業人才提供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減免,幫助這些保險公司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

同時,馬崇達指出,隨著內地保險公司不斷「走出去」尋求國際化發展,香港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吸引更多的內地保險公司以香港作為拓展國際業務的平台。

2016年7月底,在港上市的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亦於新加坡設立分公司,並成為中再集團(中國再保險集團)在亞太地區發展再保險業務的重要平台。

為了吸引內地企業來香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今年7月,香港特區政府修改了《稅務條例》,將專屬自保保險公司業務的稅務減半優惠擴大至包括在岸及離岸風險的業務,爭取更多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

計劃在大灣區推「壽險通」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粵港澳三地保險保費收入據統計約1160億美元,相當於全國總額的四分之一。因此,香港保險業界已經意識到,搭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春風,將為香港保險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目前香港保監局正在與內地政府溝通,計劃在大灣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這是一個好的起點。未來希望能推出『壽險通』,為大灣區的居民提供醫療、人壽等壽險產品,長遠有利於兩地的發展,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馬崇達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內地訪港遊客已成為推動香港保險市場發展的主要引擎。

根據香港保監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341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8.3%。在這些新造保單當中,約96%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相比之下,2008年全年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僅為32億港元。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坦言,「保險通」涉及兩地監管協調較為複雜,因此牽涉一系列問題,包括是否允許香港或者內地保險代理去銷售香港保單?如何監管這些保險代理?如果出現糾紛,在何地法院進行裁決?

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香港特區政府目前正與內地商討,希望批准香港的保險公司在大灣區設立壽險售後服務中心,提供理賠及其他售後服務。

推進風險為本的資本監管

此前,歷時多年,2017年6月香港保監局正式「上線」,取代原香港保監處,對保險公司實施規管。

相比過去的香港保監處,香港保監局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新保險監管機構。原先屬於政府部門的保險業監理處負責監管保險公司,而三個自律規管機構負責監管保險中介人。隨著保監局的成立,將改變香港保險業的監管格局,實施法定保險中介人發牌制度,從三個自律規管機構接手中介人的直接規管工作,為保單持有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事實上,此前保監處負責執行現行保險監管制度及保險公司條例,一直飽受外界批評。據了解,保險商的申請人類型太少,相關做法已不合時宜,《保險公司條例》只涵蓋希望申請授權的公司,相反在某些國家,有些大保險公司並非以「公司」形式存在。

同時,儘管保險監管機構承諾在幾個月內完成申請的處理,但往往因為人手缺乏,需要更長的時間批准申請。這些都阻礙了海外保險公司來港發展,促使他們選擇其他城市。

「香港對於保險公司的資本監管仍然較為保守,這也阻礙了一些公司來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目前香港保監局正在推進向風險為本的資本監管轉變,此舉可以更好地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要求與其負債相匹配。在目前這個階段,香港的資本監管是比較保守的,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加快步伐。」馬崇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香港保險業現有的資本充足框架基本上是以規則為基礎,基於保險公司資產價值是否較其負債價值超出所規定的償付準備金而進行評估。簡單而言,保險公司以往的償付率高低,純粹取決於保費的金額,並未實際反映保費投資的附帶風險。因此,香港保監局在今年年初對此進行公眾諮詢,並計劃於2020-2021年提交立法會審議。

本文來自21世紀財經,經授權後發布,本文觀點不代表香港保險資訊網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8-12-18
下一篇 2018-12-19

更多相關內容

  • 香港保險業聯會希望對話化解社會矛盾

    之前有香港銀行業發布:滙豐、渣打及東亞銀行登廣告反暴力 促社會恢復和平,今天香港保險業聯會發聲明,指出對近日社會衝擊甚為關注,認為事件對本港經濟及香港作為國際保險樞紐造成影響。 香港保險業聯會指出本港前線及後勤從業員為12萬人,絕對尊重市民…

    2019-09-03
    10.0K
  • 從搜索關鍵字看香港保險業

    我們知道大家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個關鍵詞,以獲取想要知道的內容,香港保險也是一樣,我們從某個搜索引擎的搜索畫像來看整個香港保險業。 從香港保險公司來看:保誠、友邦、安盛三家保險公司佔據首位。 從香港保險產品來看:重疾險、分紅型保險、養老保險、…

    2020-11-02
    7.3K
  • 2017年影響香港保險行業的因素(一)

    2016年即將過去,2017年要來臨,在2016年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達到頂峰,國內各種熱炒,相關部門不斷出來降溫,還是高燒不退,終於在10月底開始發大招了。 那麼2017年影響香港保險行業的因數有哪些呢?目前政策變的太快,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

    2017-01-16
    938
  • 2021年香港保險投訴512例 按年下跌12%

    香港保險投訴局轄下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公布去年索償投訴統計數字及個案檢討,受疫情下減少出行影響,該會去年共接獲512宗投訴個案,按年下跌約12%。在已審結的297宗與索償相關的投訴個案中,76位投訴人獲得保險公司賠償,涉及賠償額達753萬元。…

    2022-04-26
    1.1K
  • 2016年香港保險業大事記

    香港是被大陸居民看作是購物天堂,在「到香港買奶粉」、「到香港買尿片」、「到香港買奢侈品」之後,「到香港買保險」成為了近日人們赴港熱衷的「消費方式」。 買保險這種看似家常的生活理財的方式,卻於最近意外地敏感起來,這是為什麼呢?源起一則消息的的…

    2016-12-17
    1.6K
  • 保監會發布2019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數據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19年8月30日公布2019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個人壽險新單總保費總額為$997億港元,與2018年同期($841億港幣)比較,上升了18.5%! 其中,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穩步上升,有關新…

    2019-08-30
    2.0K
  • 香港保險面向全球銷售,除了大陸人外,台灣人,東南亞人都跑來投保 !

    也許你正對保險一無所知,也許你正對保險抱有偏見,也許你對保險已經有點意識,也許你已經在準備買保險,不管你正處於哪個階段,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保險基礎篇  1、 正確認識什麼是保險? 大部分人每天會習慣性地把傘帶在身邊…

    2016-05-21
    2.6K
  • 疫情期間入職香港保險公司有什麼好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失業率創沙士後新高。就業市場不景氣,打工仔面對被裁、收入不穩,又或意識到老本行前景暗淡,難免感到惴惴不安。懂得居安思危的人會在衝擊之下考慮轉行另覓出路。反觀在疫情下,保險業的就業情況卻「疫」市上升。根據保監局數據,持…

    2020-10-12
    1.2K
  • 看香港法律是怎麼約束香港保險業的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列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也是保險業發達的地區之一。香港保險業的繁榮得益於其擁有完善的保險法律制度和並得以嚴格地執行。良好的法律環境保障香港成為全球最成熟的保險市場之一。 1、關於立法 香港保險業立法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17-02-20
    1.5K
  • 保誠保險榮獲「香港保險業大獎2023」11項獎項

    保誠於「香港保險業大獎2023」中勇奪11項殊榮,包括6項最高殊榮的傑出大獎及5項「年度三強」獎項,傑出大獎及獎項數目均為全場之冠。

    2023-11-07
    1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