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施會近日發表的《 香港不平等報告》,顯示本港貧富懸殊情況愈來愈嚴重,建議政府增加經常開支比例,估計2018/19年度所需額外開支為367億元。報告引述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指出,2016年最新的堅尼係數為0.539,較10年前上升0.006,見45年新高,顯示貧富懸殊情況愈來愈嚴重,亦比新加坡、英、美、加及澳洲等已發展經濟體的差距大。
入息差距 10年擴10倍
2016年,全港最富裕10%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傭工),是最貧窮10%住戶的43.9倍,即最貧窮的10%家庭需要工作3.7年,才能換取最富裕10%家庭的一個月的入息,較2006年的33.9倍大幅擴大。
報告並指,全港最貧窮10%住戶之每月入息中位數,雖由2006年的2,250元輕微增加14%至2016年的2,560 元;但同期最富裕10%家庭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卻大增47%至11.2萬元。樂施會港澳台項目主管曾迦慧指出,截至今年5月,全港首21名超級富豪的資產,已相當於香港政府可動用的財政儲備總額1.83萬億港元,但超級富豪旗下企業的須繳付利得稅率僅16.5%,遠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平均24.2%及G20國家平均28%。
香港10個人的資產竟佔GDP35%!!
香港特區政府數據顯示,香港720萬人口中,大約有96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香港因此在全球貧富不均排行榜上排在了第12位。
香港的基尼係數近年來升至紀錄高點。基尼係數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數值越高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越嚴重。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1971年至2011年間,其基尼係數上漲了25%,從0.43升至0.537。美國的基尼係數為0.41。
香港大學的一項指標顯示,香港的生活質量自2007年以來也在不斷下滑。該指標統計了從空氣質量到預期壽命在內的21個標準。其中,衡量房價可負擔性的指標大幅下降。CNBC此前報道,2008至2014年間香港的房價上漲了135%,遠超過了租金和薪資的增長速度。
雖然房價飆升,但經濟的發展卻在放慢腳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年2月提交的2016至2017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預測2016年GDP實際增長1%至2%,低於去年2.4%的增幅,也低於過去十年3.4%的平均水平。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由於房貸利率較低、新住宅供給緊張以及內地買家的推動,香港房價在2003年至2015年9月間上漲了370%。Demographia的年度調查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香港房價是全球87個大都市區中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