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監局公布2018年首季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毛保費總額為1,325億港元(下同),與2017年同期相比上升8.6%。自2016年10月底銀聯不準內地居民透過銀聯卡來港購香港保險公司壽險產品,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自2017年年初的高峰迴落,今年首季有關新造保單保費較2017年同期下跌37.1%至118億元,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6.8%。
內地訪客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則與2017年的統計數字相若,約95%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約99%保單的保費非以一筆過模式支付。
其中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8年首季繼續保持平穩,有關新造保單保費高達$118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6.8%,預計全年保費600億。
按新單保單數統計,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的數量最多,且有明顯上升趨勢,2018年一季度佔比為60.8%,遠高於2017年同期的52.6%,展現出香港重疾險對內地訪客較強的吸引力;其次為終身壽險,佔比30.1%,較2017年同期的39.2%有明顯下降。
按新單保費統計,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的保費最多,2018年一季度佔比為52.8%,低於2017年同期的57.2%;其次為萬用壽險,佔比19.2%;重疾險第三名,佔比11.7%,較2017年同期的7.6%有明顯升高。
今年首季不包括退休計劃的長期業務新造保單保費為442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9%。非投資相連的個人人壽及年金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下跌4%至398億元,投資相連的個人人壽及年金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則上升96.8%至43億元。
一般業務方面,今年首季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增11.1%至155億元,凈保費同比增加11.5%至106億元。
整體承保表現則錄得1.66億的虧損,其中直接業務的承保利潤由2017年同期的3.98億元,下跌至2018年首季的1.67億元,主要由於一般法律責任業務(包括僱員補償業務),和意外及健康業務(包括醫療業務)所錄得的承保虧損所致。兩項業務的承保表現分別由2017年同期錄得8500萬元和8900萬元的利潤,扭虧至今年首季的4200萬元和300萬元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