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滙豐銀行宣布,由8月1日起,取消「個人綜合理財戶口」的最低全面理財總值要求及低額結存服務費,是香港首家提供免費的基本銀行服務的銀行。同時,香港滙豐亦取消多個個人儲蓄戶口類別的月費、年費及在櫃檯進行轉賬和現金提款每項20港元交易費。
市場人士認為,滙豐此舉在於提前部署,應對即將在香港開展業務的八家虛擬銀行競爭。目前,滙豐對餘額不足5000港元的「個人綜合理財戶口」每月徵收60港元,而「運籌理財綜合戶口」餘額不足20萬港元的客戶將會收取每月120港元。
目前,香港主要銀行如中銀香港、恒生、渣打的最低戶口結餘為1萬港元,否則每月將收取60港元,而東亞銀行的結餘下限則為5000港元。
作為舉世聞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聚集了全球大大小小數百家銀行。然而,很多低收入人群因最低存款結餘的門檻,而面對無法享受銀行服務的尷尬處境。以香港龐大的外籍傭工人群為例,人數超過35萬,其中菲佣每年的匯款金額逾18億港元。但是,由於高昂的最低存款結餘,大部分菲佣、印佣在香港並無銀行賬戶,這數十萬人被香港銀行業拒之門外。
根據Accenture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53%的香港人對於銀行服務感到滿意,這一比例遠低於英國(78%)、美國(88%)等其他金融發達市場的水平。香港客戶對於銀行服務的抱怨主要來自於網上銀行服務、收費不清晰、開戶困難以及客戶體驗較差等。
為此,香港金管局在今年已陸續發出了八張虛擬銀行牌照,在首批發出的牌照中,中銀香港、渣打銀行這兩家本地龍頭銀行均各自組成合資公司。
渣打香港行政總裁禤惠儀此前透露,渣打旗下虛擬銀行在初期階段將主要以存貸款等基本銀行服務為主,而服務會以普及金融為定位,令大部分客戶都可以參與,亦不會設置賬戶最低存款結餘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