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向渣打、眾安、中銀香港發出3張虛擬銀行牌照

3月27日,香港金管局舉行記者會,宣布發出3張虛擬銀行牌照,並稱正在積極推進其他5家申請。

另外,香港金管局稱,虛擬銀行有意在6-9個月內推出服務。

中銀香港隨後稱,為虛擬銀行設立的合資公司初始聯合投資總額為25億港元。

眾安集團也隨之宣布,其全資子公司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獲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允許公司在香港本地為消費者提供線上金融服務。

此前,據香港《蘋果日報》報道,香港金管局將向騰訊財付通、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以及一家渣打銀行與香港電訊的合資企業發布首批的三張虛擬銀行牌照。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香港金管局發出的首批虛擬銀行牌照將不超過四張,共有8個團體入圍,其他5個團體包括中銀香港與怡和集團組合、螞蟻金服、WeLab、小米與尚乘組合、眾安在線。

Screen Shot 2019 03 28 at 9.44.48 AM

虛擬銀行是指主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管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不設分行,普遍針對個人及中小企客戶。德國、英國及日本等海外市場已有相關銀行面世。據悉,香港較著重推動普惠金融,主張虛擬銀行不應設立最低戶口結餘,或徵收最低結餘費用。

根據金管局新條例規定,虛擬銀行的申請需要滿足香港《銀行業條例》及《銀行業(資本)規則》中的相關規定,包括申請人最低3億港元的資金要求。因此,在嚴格的審核要求下,能夠滿足條件的虛擬銀行牌照獲得者,多為傳統銀行金融機構或科技巨頭。

今年年初,香港金管局表示,爭取在2019年首季開始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同時,該局從已提交接近完備數據的約20份申請中,甄選了約三分之一進入下輪的審視。這批申請人具備較其他申請人相對理想或優勝的營運模式、科技平台、財務實力等,更具條件達致金管局引入虛擬銀行的政策目標,包括發展金融科技,提供新客戶體驗和促進普及金融。

目前金管局已發信通知所有申請人甄選結果。已被甄選的申請人來自不同背景,包括本地和境外公司,當中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此外,金管局稱不會公布申請機構名單,包括已被甄選的申請人。

香港金管局於2017年9月公布一系列措施,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其中一項措施就是在香港引入虛擬銀行,並檢視在2000年首次發出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

2018年5月30日,在完成公眾諮詢後,香港金管局發布《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本,表示歡迎在香港設立虛擬銀行,開放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機構的申請。當時,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透露,有意申請的機構中一半以上是科技公司。除了科技公司,還有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一些港股上市公司高管也透露了申請意向。截至去年8月31日,香港金管局已經收到約30家機構遞交的申請書。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認為,香港的虛擬銀行牌照給中國內地互聯網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潛在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可能成為各互聯網巨頭海外金融業務發展的新起點和國際化的新跳板。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保監局也在去年12月推出首個虛擬保險公司的授權。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9-01-03
下一篇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