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重疾險最好是剛出生,其次是現在

「現在你們正面臨的是一頭兩噸重的猛獸,憤怒地噴著氣,一隻腳在刨著土,直直地盯著你,隨時準備向你撲來,將你撞翻在地。這些潛在的危險影響都是顯而易見且極其可怕的,不論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環境領域、軍事領域,還是人文領域。很多時候,我們都已經見到灰犀牛了,因為它曾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身邊:一次市場的崩潰、一場戰爭、一次心臟病突發、一次颶風襲擊。它在發起衝鋒前已經給我們發出警告。問題不是它是否會攻擊而是何時發起攻擊。」

——米歇爾·沃克《灰犀牛》

比起黑天鵝事件(超越認知、小概率、不可預見的事件),灰犀牛事件(大概率、潛伏期長、危險係數大的事件)對人類的影響和危險性更大。

拒絕承認明顯的災難威脅,就是灰犀牛現象之一。www.hkinsu.com

重疾:人生中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1、大概率

一個人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3%(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數據),一個人最終死於終末期疾病(臟器衰竭、併發症等)的概率高達90%。所以重大疾病絕不是人生一次賭博事件,它實實在在會發生,要麼是自己,要麼是家庭成員。

2、潛伏期長

雖然重大疾病發病年齡呈現逐年年輕化的趨勢,但整體來說,重大疾病的高發期是在嬰兒期和中老年期(兩歲以下嬰兒投保重疾險的費率要高於兩歲以上)。

這意味著一個年輕人面對重大疾病風險,會很輕易就把優先等級和重要程度在後面,甚至換一部蘋果最新款的手機,在年輕人心中都比投保10萬保額的重大疾病險重要。

3、危險係數大

在《灰犀牛》一書中,曾描述過最可怕的一種灰犀牛現象,是灰犀牛「碾壓效應」(Crush),意思是一個風險的發生並非單一事件,往往會連帶多種風險的並發。www.hkinsu.com

例如美國在處理颶風卡特麗娜的時候,雖然充分考慮到了颶風這種天災帶給一個城市和社會的危險,並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預防措施,但忽略了並發的風險——天災來臨時人們的恐慌、社會的不安定、治安的混亂等等。

重大疾病也是這樣一個類似的現象,得大病造成的疾病損傷,只是重大疾病的單一風險,還有大量的並發風險:家庭經濟的重大損失、工作能力下降導致的長期收入損失、長期心理高壓帶來的家庭關係變化、長期看護支出等等。

那麼既然重大疾病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大概率風險,且危險係數巨大,人們在面對這頭目前看似還在安靜吃草的龐然大物,態度是什麼樣子的呢?不好意思,我們很多人又印證了書中的觀點。

面對灰犀牛事件的五個階段

階段一:否認

我怎麼可能會得重大疾病?我每年都體檢,從來沒問題;我天天跑步健身,我不可能會得病……否認風險的客觀存在是人性下意識的舉動,我們並不能去嘲笑或者諷刺這種心理,我們的大多數人都存在這樣的經歷。試問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明明知道手機快欠費停機了,就是懶得提錢充值的情況發生?我們都會本能地否認風險的存在。

階段二:得過且過

為什麼我們已經看到犀牛群衝過來卻仍然不躲避?時間是我們的好朋友,相信時間的積累會帶給我們很多的財富,但時間也是最冷酷的殺手。得過且過最初可能發生在我們暑假作業一定要堆到最後一天寫,我們在考試前一禮拜才通宵達旦地看書,到我們工作時不到dead line很難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對於重大疾病這種跨度達到數十年的風險,得過且過也許很正常。

階段三:猶豫不決

當然我們身邊總會發生一些事情提醒我們「得過且過是不對的!」,比如某某同事得了癌症,某某朋友在朋友圈開始發起某某籌,但這些足以讓我們下定決心開始準備應對風險嗎?會有一些聚會時的唏噓、微信群里的安慰、偷偷再給自己做一次體檢,但風險發生在別人身上都是故事,只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是事故,人難免會在猶豫不決這個階段保持很長時間。

階段四:驚恐

這樣時光流逝,突然有一天,毫無預兆的,戲劇化的(悲劇),這隻灰犀牛向你衝過來了。想像一下你的反應,你的大腦飛速地運轉,想到一百萬種可能。但你的身體已經不聽使喚,你甚至不知道應該挪動你的左腿還是右腿。你腦袋裡一定會想到「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樣的病(雖然其實已經不年輕了)!」、「我該怎麼辦?房貸還沒有還完,孩子還在上學。」不過你很難得到答案,因為你不會在第四階段呆太久,你會很快進入到第五個階段。

階段五:行動和崩潰

行動和崩潰幾乎是同時發生的。沒有人會馬上認命,他們會在得知自己患重大疾病的同時,激發起強烈的求生慾望,讓他們立即採取數百倍於過往的行動力,投入到自救中。但現實情況絕非我們行動即可解決,正如颶風卡特麗娜的來襲,患病只是灰犀牛「碾壓效應」的開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風險的暴漏,止疼葯可以緩解身體的痛苦,但無法緩解其他方面的壓力,財物的迅速減少、人情的冷暖、未知的未來等等,可能會超過疾病對身體的折磨,絕大多數為做好積極準備措施的人或家庭,會在行動中崩潰,區別只是早和晚。

購買重疾險越早越好

實際上,我想跟大家說的一個簡單的觀點,就是基於兩個不可逆:

一、時間不可逆;

二、健康狀況不可逆。

重大疾病的保險費率是根據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來釐定的,越年輕的人投保重大疾病險越便宜,越健康的人投保重大疾病險越便宜。隨著發病率的增加、發病年齡的降低、醫藥費用的上漲,保險費用的價格是直線上漲的。

很多人隨著年齡的推移,健康狀況的下降,對待投保重大疾病險的態度是從不想買,到買不起,到買不了。這隻灰犀牛從安靜的吃草,到發現你想你蓄勢衝擊,到狂奔碾壓過來,讓你措手不及。

所以,投保重疾險,最好的時間是一出生,其次是現在。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6-15
下一篇 2018-01-24

更多相關內容

  • 高端醫療保險能否代替重疾險?

    高端醫療險因其高保障額度受到人們歡迎,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危疾保險。儘管高端醫療險覆蓋醫療費用,但危疾保險仍具有獨特優勢,如提供生活開支保障、額外醫療支援以及儲蓄功能。建議在進行財務策劃時,將危疾保險納入考慮範圍之內,以便在面臨嚴重疾病時獲得全面的保障。

    2023-11-06
    2.1K
  • 資深財務策劃人分析危疾保障(重疾險)保命關鍵流程

    全港因癌症而逝世的個案佔全年死亡數字超過30% ,首五類致命癌症為肺癌、大腸癌、肝癌、乳癌及胰臟癌。即使在公立醫療治療癌症,部分自費每月標靶藥費用平均需要3-4萬,有部分人因未能負擔醫藥費而放棄繼續治療。同時輪候公立醫院恐耽誤病情,公院專科…

    2020-11-30
    1.1K
  • 每個人必須為自己和家人考慮購買一份重疾險

    請不要厭煩我們總是提醒您,儘早為自己和家人購買美元計價重疾險,因為我們真的是以赤誠之心在為您和家人著想。我此前有摯愛的客戶不幸罹患了重大疾病,非常可惜的是,他只投保了儲蓄型人壽保險,而沒有投保重大疾病保險,因此我非常遺憾沒有在他生前幫助到他…

    2016-09-02
    1.1K
  • 香港多次理賠重疾險解析

    什麼是多次理賠重疾險?什麼是多次理賠重疾險?多次理賠重疾險如何選擇?

    2016-08-07
    1.0K
  • 購買少兒保險容易走進的誤區

    誤區一:只重教育不重保障 有保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目前少兒險產品的銷售情況來看,帶有返還性質的教育金保險最受歡迎,可在孩子教育投資集中的年齡提供充足的教育基金。家長在選擇兒童保險時過多地考慮了教育金,急不可待地想為孩子規劃美好明天,卻忽視…

    2016-08-25
    7.9K
  • 香港重疾險的優勢在哪裡?

    人們都喜歡去香港買保險,香港保險真的好嗎?在香港保險裡面最重要的重疾險是怎樣的?相比內地的重疾險有什麼優勢呢? 我拿著朋友在香港買的重疾保單,跟我之前在內地諮詢的進行了一個對比,香港重大疾病保險(香港叫危疾險)在這幾個方面比較有優勢。 一、…

    2016-09-09
    21.0K
  • 保誠重疾險誠保一生和危疾加護保3的區別

    主要介紹保誠重疾險誠保一生和危疾加護保3在保障疾病範圍、保費、理賠次數、以及孕婦、兒童投保上的差異。

    2023-12-15
    15.8K
  • 兒童也可以購買香港重疾險嗎?

    在香港進關的轟動人潮中,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是為了購買香港保險,給兒童購買最熱門的保險則是兒童重疾險和儲蓄型分紅險。 究竟如何購買這兩類保險,有哪些技巧? 其實儲蓄分紅重疾各有門道,儲蓄分紅險最好看資金需求,重疾險最好對比性價比。 儲蓄分紅險…

    2016-07-03
    1.4K
  • 香港重疾險中的「保費豁免條款」該如何解讀?

    相信很多人拿到計劃書的時候,都會第一眼看到計劃書的首頁上方最顯眼的位置,紅色字體標註「免付保費附加契約」。由於是免費贈送的,很多客戶可能並不留意。那麼,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專門為大家講講在購買重疾險時,最受大陸客戶青睞的兩大「保費豁免條款」…

    2017-07-28
    14.4K
  • 重疾險:單次理賠還是多次理賠好?

    香港幾大保險公司每年都會發布上一年的理賠報告,很大篇幅介紹的都是醫療和重疾險理賠數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重疾險呢?單次理賠還是多次理賠呢?今天我們就仔細比較一下。 香港近年醫療費用不斷攀升,根據醫務衛生局的資料顯示,在1989/90至20…

    2022-09-23
    9.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