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考慮為自己加一份危疾保障。5月底的時候,覺得宏利的「活耀人生危疾保」比較不錯,就通過朋友找到了一位口碑好的代理人。
當時,香港友邦(AIA)還沒有升級自家的「加裕倍安保(加強版)」。在當時看來,宏利的額外癌症200%賠償,及額外心肌梗塞或中風200%賠償的條款不錯(當然,一定有各種限制)。
於是應代理人的要求,拍了身份證給他。我也詢問了代理人關於公司優惠、條款細節、保費水平等問題。之後就約定時間簽單。
過程中,代理人並沒有發過計劃書給我看。
然後到了簽單前一天傍晚,代理人突然通知我,我的保費要上調,因為我距離生日已經過了半年,而且很接近下一次生日。於是我明明是 XX 周歲,就變成需要以 XX+1 周歲來繳納保費。未來25年都以這個保費水平繳付。
對於這樣的通知,我是非常不爽的。
首先,明明是 XX 周歲,非得以大一歲來繳費。
第二,作為有經驗的代理人,拿到客人具體的生日日期,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精準的保費計算。要在臨門一腳的時候才突然告知。顯然沒有學好「消費心理學」。
然後,我就推掉了這次簽單。
然後,就迎來了 AIA 升級危疾險「加裕倍安保(加強版)」的消息:加量不加價,而且新舊客戶一同升級。
再來對比一下宏利和 AIA 這兩款危疾保障計劃。
經過這次的經歷,小編整理了一下市場上主流保險公司對投保年齡的計算方法:
公司 | 投保年齡釐定規則 | 實際案例 |
安盛 (AXA) | 按周歲 | 30.5歲 -> 30歲 |
友邦 (AIA) | 按周歲 | 30.5歲 -> 30歲 |
保誠 (Prudential) | 生日半年後,按虛歲 | 30.5歲 -> 31歲 |
宏利 (Manulife) | 生日半年後,按虛歲 | 30.5歲 -> 31歲 |
富衛 (FWD) | 生日半年後,按虛歲 | 30.5歲 -> 31歲 |
如果是投保純粹的儲蓄分紅保險,年齡的計算並不會影響保費或回報率,多一歲少一歲並沒有太大問題。
但對於保障型保險,例如人壽、危疾、醫療險,多算一歲就不划算了。當然,如果各位看官是土豪的話,也可以忽略那一點點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