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重疾險都有紅利成分,保單會有現金價值。在若干年後,假如投保人從沒索償,退保時便可以取回保單內的現金價值,有時還會比所繳供款多,做到「有事有保障,無事當儲蓄」效果。惟有些人過度誇大重疾險分紅利率的作用,甚至將重疾險視作儲蓄保單,假如紅利少、回本慢,便完全不考慮,完全本末倒置。
要知道,重疾險的作用是保障投保人在患有嚴重疾病時,能有一筆應急資金解決生活所需,而不是為儲蓄。
所以選擇重疾險,首重保障覆蓋範圍,例如可以保多少種嚴重疾病、保多少早期重疾及兒童重疾、早期重疾賠償是預支還是額外賠償、多重賠償會有多少等。
重疾險分紅利率高嗎?
近年有些保險公司推出一些獨特的保障,例如若曾接受自願醫保中定義的複雜手術,或連續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五日或以上,以及接受侵入性維生支持的治療,則可以視為重疾獲得賠償。
同時,假如未來有新的未知重疾,這些重疾未有列在保單上,投保人都可以受到重疾保障。 反而紅利的多少是錦上添花,若兩份保障相若的重疾保單,一份紅利多、回本快;另一份紅利少、回本慢,那就當然是選紅利多的一份。
惟若一份是紅利多而保障少,另一份保障多而紅利少,那就一定是先算保障多的一份。這是因為重疾的賠償機制,是當投保人已索償嚴重重疾,賠出保額100%後,如果是單次重疾,其實保單會即時完結。保險公司便會將保額及保單內的紅利,一次過賠予投保人。
如果是多重重疾保單,紅利也會在賠出首個100%保額時一併賠償。之後保單雖然繼續保留,但紅利滾存已經終止,而投保人亦毋須再供款。
試想一個情況,某人買了重疾保單,五年後確診,當時保單內的現金價值其實不高,可以取回的紅利其實不多。而由於索償後保單紅利已不再滾存,所以當初投保人花很多時間去比較紅利多少,其實都有點多餘。反而一直健健康康,當供完重疾保單,期間一直沒索償過,紅利經過十多廿年後滾存,才會得到一筆可觀的資金。
養老心態不如儲蓄險
屆時退保價值高於保額,就可以考慮提款出來,還是放在保單內繼續積存生息。 因此,重疾紅利是在沒有索償過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買重疾險,買的無非是怕自己有朝一日會患重病,影響工作、家庭及財政,為此做保障,而絕非期盼自己到老也沒病沒痛,可以取回大筆重疾資金養老。 如果是以養老心態買保險,倒不如直接買一份儲蓄保或是年金計劃。兩者紅利或許會比重疾險保更高,更能達到養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