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客戶問,自己的父母現在年紀50多歲,是否還可以購買香港重疾險?對此我給他們的建議是,絕對沒有問題,當然前提是父母目前的身體情況能過的了核保,因為年紀越大,核保的要求越多,保費也更高。
常有客戶朋友感嘆,五六十歲的投保人若選擇重疾險已經不划算了,因為保費比年輕人高許多。曾經的我,也抱著這樣的觀點,以至於在給整個家庭做保險規劃時,建議年輕人士優先為自己做好保障。如今想來,對年長者們未能完全盡到自己的職責。
我的想法得以改變,是因為我調查了男性與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患癌症的概率,統計結果令我震驚。以美國2009-2011年最常見的11種癌症為例(參考文獻見Cancer Statistics, 2015,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559415),不同年齡段患癌症的概率分布如下圖所示:男性從出生到49歲這50年期間患癌症的總概率是3.4%,然而,50-59歲、60-69歲、70-76歲(美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6歲)這三個年齡段患癌症的總概率迅速增加,分別是6.7%、15.1%、和36.0%(左圖);女性從出生到49歲這50年期間患癌症的總概率是5.4%,然而,50-59歲、60-69歲、70-81歲(美國女性平均壽命為81歲)這三個年齡段患癌症的總概率分別是6.0%、10.0%、和26.4%(右圖)。概括來說,五十歲是患癌症風險的一道分水嶺,五十歲之後,癌症風險劇增。
不論人們多麼不情願去直面,但誰都無法躲開這一事實:美好的時光,帶給人們種種溫暖和歡樂的同時,也隱藏著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將人們推向衰老和病痛。所以,對待保障型產品,如果能覺察年齡背後潛在的風險,那麼就能理解為什麼公司的重疾險只銷售給1-65歲投保人;為什麼不同年齡段投保高保障額度時體檢核保要求不等;為什麼五六十歲的客戶朋友投保重疾險所需保費較高…等等。
這篇博文除了強調年齡背後潛在的風險之外,同時希望更多五十歲以上的客戶朋友們對重疾險產品本身有進一步的了解。以50歲投保人投保公司的終身保計劃為例,假定選擇供款年期15年。從投保那刻起至100歲,所獲得的保障槓桿(保障金額/累積所繳總保費)呈現V型,保障槓桿從第1年(投保人51歲)的25.7倍到第15年(投保人65歲)的1.6倍,隨後持續增加,至第50年(投保人100歲)時保障槓桿為7.1倍。假定不考慮重疾險產品,換作在銀行分15年逐年做三年期定存,收益率是2.75%(根據目前中國銀行的三年期定期利率),每滿三年,連本帶利手動做下一個三年的定存,如此循環,收益倍數(本息總額/累積總本金,以褐色虛線表示)在任何時間段明顯低於重疾險的保障槓桿。即使三年期定期利率調高至4.65%,收益倍數(以橙色虛線表示)仍低於重疾險的保障槓桿,尤其是在投保人50-65歲這個年齡階段,重疾險的保障槓桿是任何理財產品無法實現的。
總結:對於五六十歲的客戶朋友,若身體健康狀況能達到核保要求,為自己投保一份保障,是一件非常幸運和值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