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撰文,介紹了3個於今年第一季推出的終生危疾保險新產品,它們來自宏利、保誠及萬通保險,當中有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危疾產品。之後我們收到部分讀者的意見,認為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險不能比較。保險顧問普遍認為,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障較全面,相比次下,入門定位的單次危疾產品難免相形見絀。事實上,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產品都各有擁護者,站在保險教育的立場,香港保險資訊網認為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要了解兩者的特性及用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今次,我們會將焦點放在「入門版」的終生危疾保險,比較單次危疾產品。
單次危疾只賠一次 但賠償槓桿一般較高
所謂「單次危疾」,當受保人確診危疾保單定義的嚴重疾病時,便可獲得保險公司一筆過的賠償。之後,危疾保險便會完結,消費者無須再付保費,但若不幸再患危疾,保險公司亦不會再次賠償。而「多重保障」的產品則保障第2次(甚至更多次)的嚴重疾病,但需在等候期後再次索償,保障額及次數會因應罹患的疾病而有所不同。聽起來,單次危疾之保障遜於多重保障的產品,然而,單次危疾的產品亦有其可取之處﹕
1、保費較低﹕讓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亦可得到危疾保障;
2、賠償倍數或槓槓桿(=賠償額 / 保費)較高﹕一般顯著地高過多重保障產品的第1次危疾的賠償槓桿
3、結構簡單,單次賠償﹕單次危疾發生的機會率肯定高於第2次(或更多次)危疾
以下是市場上多個單次危疾產品,我們以索償最高的癌症賠償來進行保險比較﹕
某些年的「升級保障」提升保額
從上圖看,保誠危疾首護保、及中國人壽護您安心危疾多重保的癌症賠償倍數(=30年平均賠償額 / 每年保費)最高,達54倍;接著是今年推出的宏利悠然危疾保,癌症賠償倍數為50倍,表現不俗。若保費相同,槓桿越高的產品,其賠償額亦會越高,代表產品有較高的性價比。
圖中的癌症賠償倍數是30年之平均值,反映受保人於不同時段索償可得到得的平均賠償。市場上部分產品提供「升級保障」,若受保人於指定保單年期索償癌症,可得到的賠償額會高於基本保額。舉例,若於首10年確診癌症,因為「升級保障」,保誠危疾首護保的賠償額提升至約70萬(假設每年保費為$10,000);另外,中國人壽護您安心危疾多重保的「升級保障」適用之年期很長,達30年。
一般而言,單次危疾保費較低、槓桿高,多重保障危疾則保障較全面,消費者可如何取捨呢?大家可以比較兩類產品的賠償倍數,對於賠很多次的多重保障危疾,就尤其要留意第1次及第2次嚴重危疾的賠償倍數。
近年,多重保障危疾產品漸成為保險公司或代理推薦的主流,因其保障更為全面、易銷售、保費亦更高。但對於預算緊絀的讀者,單次危疾提供較便宜的選擇,大家可因應個人的繳付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