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疾險保額遞增 不帶分紅的重疾險就是耍流氓!

內地保險業內有這麼一句話「重疾險只能應付未來10-20年,之後要再次購買重疾險」,這句話的背後不是說內地重疾險不是終身保障的,而是10-20年後現在購買的保額滿足不了醫療的需要,因為內地90%以上的重疾險保額是固定的,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及醫療成本上升。

舉個例子,2000年萬先生購買了30萬保額的重疾險,按照當時的物價,上海虹口區的房子不到3000一平,市中心100平的房子也就30萬,所以感覺當時保額足夠保障終身了,但是2019年的今天,萬先生的保單保額依舊是30萬,能幹什麼呢?質子重離子醫院的一個療程就35萬,所以萬先生2019年要想繼續在安全感的範圍內生活,必須再次補充購買50-100萬保額的重疾險。

萬先生的例子在內地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所謂的終身重疾險是「偽終身」,保額上不能真正做到滿足客戶終身保障需求。

醫療成本逐年上升

內地重疾險保額固定,難道期望著今天所有的醫療成本固定不變,物價不上升,顯然不現實。近日,美國著名諮詢公司美世集團全球醫療趨勢報告指出:

640 4

640 1 1

中國的醫療通脹率在9.7%,通貨膨脹率在2.2%,不只是中國,全球醫療費用也是越來越貴。

內地重疾險「偽終身」

這裡的偽終身我們主要是針對固定保額的重疾險無法滿足保障終身健康的醫療費用。

這是因為:

a:中國大陸普遍的重疾險都是保額固定形式,投保時保額100萬,而當20年後,30年後,40年後,這個保額的數值仍然是100萬。

b:重疾的投保者往往是現在身體狀況健康的青年、中年以及他們的子女,這些人群離弭患重病的高發年齡還有數十年的時間。

c:金融陷阱 — 通脹率!投保者忽略了通脹的存在,而這個通脹率在數十年間不斷的蠶食著保額的購買力,導致貨幣貶值,從而導致100萬在數十年後遠遠不值今天的100萬!

綜述:a+b+c = 你的保額在逐日貶值,日日虧損

根據上述醫療趨勢報告,我們設定1~10年內醫療通脹10%,11~20年醫療通脹6%,21~30年及以後醫療通脹5%。

那麼,萬先生的100萬保額,在三四十年後作用將越來越小

640 2 2

香港重疾險保額分紅的意義

640 3 2

走在國際保險行業前列的香港保險公司,早已考慮到通貨膨脹,醫療成本上升等,在傳統重疾險的基礎上,將分紅添加進保額和現金價值。從而讓投保者的保額不再固定,而是逐年按照複利遞增,從而抵抗通脹的消耗。

保額的購買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先下降再上升的弧線,也就是客戶一生只需要買一張香港重疾險即可滿足健康保障的需求。

如上圖:同樣購買100萬保額的內地重疾險和香港重疾險,其30年後保額的購買力相差至少1半,隨著時間繼續往後推移,這個保額的購買力將逐步加大。

我買的香港重疾險保額購買力:

在40年後相當於89.9萬。

在50年後相當於100.6萬。

在60年後相當於112.7萬。

……

我買的國內重疾險保額購買力:

在40年後相當於38.7萬。

在50年後相當於20.9萬。

在60年後相當於12.5萬。

……

選擇香港重疾險

綜合以上事實,我們不得不說,沒有保額分紅的重疾險幾乎等於一個坑(除非短期內就生病了)!投保大眾,特別是為孩子投保還有什麼理由不選擇香港重疾險呢?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2)
上一篇 2019-11-02
下一篇 2020-04-07

更多相關內容

  • 說說香港重疾險的分紅收益

    伴隨著香港保險的火爆,香港保險的一些優勢也開始日益被人知曉:保費便宜、保障全面、賠付方便、高回報率!很多客戶開始紛紛赴港購買保險。 在選擇時,大家一般優先考慮的是這兩類保險:重疾險和儲蓄分紅險。 而其中,「重疾險」因為其保障功能強大,在關鍵…

    2017-07-17
    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