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大變局出現,資管新規的發布,是重塑理財行業的轉折點。剛性兌付被打破,不準承諾保本,我們進入了一個無人兜底、風險自負的時代。
資管新規,涉及百萬億資產,從無序野蠻,膽大的撐死、膽小的餓死的叢林狀態,慢慢回歸嚴控下的有序生長,泡沫盛宴正在被終結。
在此之前,老百姓理財都被「寵壞了」:動不動就是8%收益、還能保本剛兌、還有高流動性哦。
似乎市場都忘了理財的不可能三角:在理財中,高收益、高安全性、高流動性三樣特質,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兩點,不可能三點都做到。
從去年開始,「爆雷」的新聞隔三差五齣現,亂象叢生。
1、 招商銀行推的P2P爆雷
這幾天,《中年人的風平浪靜,只能靠命》、《招商銀行的P2P爆雷了》文章刷屏了。
主人公是一名女碩士,給自己取名「破產女中年」,說自己全家積蓄86萬,投進了招商銀行此前推的「錢端」APP,收益大概是5%左右,結果爆雷了。一夜之間,辛苦攢下的血汗錢,瞬間蒸發。人到中年,一家老小,破產了。
你沒看錯,收益4、5個點,雷了。14億理財逾期,9000多投資者踩雷。
圖片來源:網路
2、私募、信託爆雷
100元起投的小韭菜躲不過鐮刀的收割,動輒就100萬、300萬起投的大戶也不能幸免於難。
私募行業人心惶惶,連以較高安全為代表的信託產品也開始頻繁違約,甚至有這樣一張圖:
5月份,中泰信託披露旗下至少4款信託產品逾期。
5月22日,安信信託25個項目沒有如期兌付,逾期近118億。
99%私募徘徊生死線,全國僅有365家私募能養活自己。
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
3、安盛Evolution投連險爆雷
最近兩周,安盛Evolution投連險爆雷,出現了一支「Hong Kong InvestmentFund SP」私募基金,涉嫌欺詐,一夜暴跌95%。
詳見:安盛香港4億投連險爆雷誰之過:銷售誤導,還是欺詐?和香港保監局回應安盛爆雷事件:72宗投訴已轉交保險經紀協會
不到200位投資者,投資金額一共4個億港幣,人均200萬港幣。這些高凈值大戶,在買入9%高收益、不保本的投連險時,充分意識到風險了嗎?
4、儲蓄分紅險是稀缺的「中長線」投資
「安盛保險4億爆雷事件」把香港保險推上了風口浪尖,甚至被內地保險同業中的「抹黑派」拿出來無限放大,最終得出結論「香港保險不靠譜,您還是跟我買內地的保險吧」。
身處大灣區的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在用心為客戶們提供優質的風險保障。保險從業者們多一些相互欣賞,少一點相互踩踏。
大公司有自己的品牌優勢和穩健經營,小公司有產品的性價比和保障。內地保險有便利的投保和人性化理賠,香港保險有更多樣的產品形態和外幣配置。各有特點,各有優勢。
香港儲蓄分紅險是客戶與保險公司分享投資收益的方式,中長期收益6%以上。投資決策由保險公司決定,投資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保險公司是最優質的金融機構,資金規模大、投資期限長、盈利能力穩定,抵抗風險能力強。多家在香港設立的保險巨頭,都是資產管理業內的翹楚。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考驗風險認知能力的大拐點時代,當安全穩健成了剛需,香港保險公司大多是世界上經營幾百年的優質金融機構,與投資能力、抗風險能力比你強,與你一起共享投資收益,投資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的香港儲蓄分紅險,是外幣配置、中長線投資(教育金儲備、養老金規劃)的稀缺優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