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香港保險的朋友,特別是2008年之前的香港保險市場,一定對投連險很了解,投資相連保險﹙投連險,英文ILAS﹚,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投連險產品曾經盛極一時,2007年,佔人壽保險新造業務保費收入的75%,但2008年金融風暴後,投連險的銷售便開始下滑,到2016年,僅萎縮至新造保費的3.5%。不過,最近幾個月,投連險以「派息基金」的概念再次登場,標榜月月有息存入銀行戶口,吸引不少消費者將大量資金注入投連險。究竟是人太過善忘,抑或當時的您太年輕?大家不妨google一下,投連險的投訴、証監及保監的監管。當恆指升到三萬點以上,樓價屢創新高,一切彷彿只升不跌,這是最好的時代,讓大家重新認識投連險,認清對投連險的誤解。
誤解1. 投連險是保險產品,所以風險低
投連險產品重投資,輕保障。大部分投連險產品提供非常有限的人壽保障,身故賠償額是戶口價值的105%,嚴格來說,人壽保障只有5%。另外,保單持有人需承擔所有的投資風險。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基金價格跌至零,投連險的戶口價值及人壽保障都會化為烏有。
誤解2. 您持有基金單位
雖然您可透過投連險,選擇不同的基金,但是,實際上,您並無持有相關基金,您只擁有保單。若您對基金有任何爭議、或保險公司執笠,您亦無權向基金髮行者索償。
誤解3. 您的保險顧問能為您選擇基金
部分保險顧問可能建議您買某些高息、高回報的基金。首先,他們代表保險公司,可能正向您銷售投連險產品;此外,除非該保險顧問同時持有SFC牌照,否則,法例上並不容許他們為您提供基金選擇的建議。
誤解4. 投連險讓您以低廉的費用,投資不同的基金
相比起直接買基金,透過投連險買基金,您需要繳交額外的費用。除了基金收取的﹙認購、管理相關的﹚費用外,保險公司亦會收取一系列的費用,有些費用看似很輕微,如行政、管理費每年少於1%,但長遠會說,可以嚴重地影響基金的滾存能力,大幅蠶食戶口價值。
誤解5. 投連險有資金彈性
投連險是長線投資工具,現金零活性非常低。如果短期內「離場」﹙提前退保﹚,你很可能需要承擔昂貴嘅費用。有些產品,若投保人於第一年「離場」,可能要付退保價值的七成作為提早退保費用或罰款;一般來講,供款期越長,徵收提早退保費用的年期亦越長,例如,20年供款,首10年退保,會有高昂的費用;即使是一筆過供款,都可能要等5年,才沒有罰款。
當基金升值,您可能想提取部分基金價值出來﹙partial withdrawal﹚,但是,某些投連險產品規定,若投保人於保單初期提取部分基金價值,亦需支付此罰款。
另外,有些投連險產品提供保費假期的選項,一般於某時間後,保單持有人可以停止/ 暫緩供款;但是,您需要留意,即使在保費假期內,您仍需繳付費用,有可能顯著地減少戶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