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公司的大額保單一直很受一些高凈值大額客戶的歡迎,看似一次性投資金額大、投資周期年限長、收益率相對於其他生意投資可能並不算高,但是卻很穩定,那麼它有什麼優點呢?為什麼那麼受人青睞?
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看中的是香港保單的什麼?
1. 資產轉移
內地商人擔心辛苦賺到的資產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蒸發。經濟放緩的事實,也使得他們對保險更感興趣。直接全款買香港大額人壽保單,保險額不僅貴,提供的回報也不高,但是對富有的中國人來說,它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為一種保守的投資,其能夠幫助他們平衡高風險的投資,也不失為把現金轉移到海外的一種有效辦法,同時又具有投保人過世後給家人提供保障的基本作用。
2. 遺產稅
在許多發達國家,幾乎人人配備人壽保單的一個原因是財產繼承人可以用免稅的保險金來支付遺產稅,同時提高遺產繼承率。中國目前沒有遺產稅,但這絕對是若干年內的發展趨勢,所以早點計划起來並非壞事。高額人壽保險不會帶來讓人驚喜的收入,卻能夠有效保住現有財富,有錢的中國人有理由現在就開始喜歡它們。
3. 躲避債務
對於內地商人來說,還有其他的原因使這些高額保險有它的用武之地。他們的生意往往有很多債務,近來很多老闆受要素成本上升和海外需求疲軟的困擾。如公司倒閉,企業主會有麻煩,這種情況在中國部分激烈競爭的行業相當普遍。 但就算公司被清盤,他們的人壽保險還是不受影響。
4. 回報較高
通過比較內地和香港的友邦保險提供的兩個類似保單可以看出,為了獲得相同的保障金額,大陸的客戶繳納的保費要高出48%。如果在20年後退保,大陸的客戶拿到的現金也比香港的要少 26%。產生如此巨大差別的一個原因是香港人口平均壽命較內地長,相對保險費率較低,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保險公司在中國大陸獲得的投資回報更低,所以他們也沒辦法給客戶太高的回報。
5. 年齡差別
內地有錢人喜歡買高額保險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年齡。據胡潤的數據,中國百萬富翁(以美元計算)的平均年齡只有39歲,比美國要小15歲。同樣一份100萬美元保額的保險,在35歲的時候買要比在50歲的時候買便宜得多。以上這些優勢都是大額保單與生俱來的優勢,已經足夠吸引內地客戶紛紛到香港購買了,而下面說的兩種進階玩法將更高級。
6. 保費融資
目前來看,香港保險市場上的大額保單,保額通常為保費的3-5倍。比如,300萬沒有保額的壽險保單,保費總共需要70萬美元。那麼接下來,通過保單融資,看看能有哪些效果?簽下300萬美元保單後,融資同時進行,由私人銀行對投保人進行保單融資。投保人通過融資,則大概可獲得保單現金價值的90%,即40多萬美元現金。所以,原本70萬美元的保費,融資了40多萬美元,最後個人僅需支付30多萬美元保費。然而就坐等保單現金價值不斷增長,既規划了資產,又確保了手上的現金流。實際上,保單融資受到歡迎,關鍵還在於貸款利率與保單的分紅利率存在利率差,在香港融資利率通常是極低。
香港私人銀行機構的貸款利率普遍在2%~3%之間,而保單分紅率通常在4%—5%。大額保單具備現金價值,分紅率又高於貸款率。因而,融資風險是極低的。
7.槓桿運作
表述方法一:客戶將300萬資金存入某銀行,每年回報率(利率)在10%-15%左右;同時承諾,無論客人什麼時候身故,保險公司將給予其子女約3000萬的免稅資產。另外,資金存入後,我們將為其開設私人銀行賬戶服務,方便其海外投資、資金結算、離岸公司成立等。
表述方法二:每個人終老後總要打算留給子女後人一部分遺產,通過大額人壽保單,如果計劃給後人3000萬遺產,客戶大概只需要交納保費1000萬左右。由於保單是一項資產,可以抵押給銀行貸出700多萬,客戶只需實際承擔200多萬保費即可。如果200多萬也不想直接交納的話,我們又一次找到銀行,購買300萬債券或做定期儲蓄。在此將300萬債券抵押給銀行進行二次抵押,貸出200多萬。用這個200多萬交納剛剛提到的200多萬保費。整體算下來,客戶買了300萬的債券資產,同時免費得到一個3000萬的大額保單。
原理:
1、兩次抵押貸款(第一次:抵押保單貸出700多萬;第二次:抵押債券貸出200多萬)中,銀行收取的利率並非傳統貸款利率。而是用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只有1-2%左右。
2、債券的年回報率一般在6%-10%左右。
3、保費繳納後,保單中產生現金價值,年回報率一般在4%左右。
4、所以,上述結構完全可以實現平衡,這就是為什麼資金存入銀行後,我們可以保證高年息回報率的同時,送給客戶一個高達3000萬的大額人壽保單,實現數十倍的槓桿回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