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額保單背後的思考

公司時不時會接到保費上千萬元的保單,投保人通常是內地私企業主。我感到不解,為何在當前內地借貸不易的金融環境下,他們還要把一大筆流動資金放到周期相對長的保險儲蓄保障產品上呢?正好看到幾篇相關的文章,回答了我的問題。

文中主要提到,在法律上,保險權高於債權,所以很多企業主利用這種方式來轉移資產。文中也提到,香港在2006年取消了遺產稅,這讓很多擔心遺產稅的富豪們前往香港購買巨額保單,通過給自己投保高額壽險,把受益人設為子女的方式,將大筆的財富放在保險之中,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可能出現的遺產稅。

為此,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把官方信息羅列在此
關於保險權高於債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2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flfg/2009-02/28/content_1246444.htm)。

關於債權高於繼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 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 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來源:全國人大官方網站http://www.npc.gov.cn/wxzl /wxzl/2000-12/06/content_4457.htm)。

關於香港從2006年2月11日起取消遺產稅,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稅務局http://www.ird.gov.hk/chi/tax/edu.htm#a16。

—————————————-
以下是我從幾篇文章中挑選、整理後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保險業相當發達。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數據,2013年香港的保費收入達到2,907億港元,相當於香港GDP的13.7%。而且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有一半的保險公司是在海外註冊的,其中以美國,英國公司為主。對於國內的投保人士,如果想要買國外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產品,香港是非常理想的選擇。於是內地很多人紛紛前往香港購買保險。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去年,內地居民來港購買的保單超過10萬份,佔香港保費收入的16%,內地保費收入增長11.2%。相對於增速放緩的大陸經濟來說,香港保險業的內地生意可以說是紅紅火火。

為什麼內地人都這麼喜歡來香港買保險呢?除了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有比較健全的法規,市場競爭比較全面之外,還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因素:

(一)通過保險來轉移資產

在法律上,保險權是高於債權,所以很多企業主利用這種方式來轉移資產。

由 於內地中小企業壽命比較短,加上最近一年多以來,經濟情況並不景氣,很多中小企業瀕臨破產。為了避免破產清算時失去一切家產,這些小企業主就想辦法借錢, 甚至不惜把廠房抵押出去,然後用這些錢去香港購買巨額保險。這些保險受益人可以是這些小企業的老闆,也可以他們的子女,或者親屬。

一旦企業破產倒閉,在清算其債務的時候,由於保險權高於債權,所以這些保險就可以得以倖免,法院既不能凍結這些保險里的資金,也不能要求保險的受益人代替老闆償還債務。於是很多小企業就通過這種方式來轉移資產,避債。

這種轉移資產的方式除了用在避債方面之外,還用在夫妻不和時出現的財產糾紛上。通過將受益人設為家庭之外的其他人,當投保人離婚時這部分保險,就不能計入夫妻共同財產。

(二) 富豪們的遺產隱憂

中國將要從2016年起開徵遺產稅,這讓自古以來都有傳家習俗的中國人難以接受,尤其是對這些年裡富裕起來的企業家們。如果按照201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來執行遺產稅的話,遺產稅的徵收方式如下:遺產稅採用累進稅制:80萬起征,80萬以下的部分不徵稅,80萬-200萬、200萬-500萬、500萬-1000萬以及超過1000萬的適用稅率分別為20%、30%、40%、50%。對於某些企業家的後代來說,遺產稅將非常沉重——超過80萬的部分,最低將被徵稅20%。如果父輩留下3000萬遺產,則需要納稅1034萬。

而有意思的是,香港在2006年取消了遺產稅,這讓很多擔心遺產稅的富豪們紛紛前往香港購買巨額壽險保單,通過給自己投保高額壽險,然後將受益人設為子女的方式,將大筆的財富放在保險之中,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可能出現的遺產稅。

但是,巨額保單的購買並不容易,需要通過保險公司核保部門嚴格的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受保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因為保額巨大,所以體檢就特別苛刻。

2)投保人必須向保險公司說明其投保動機,比如投保人的資產和其投保保額是否匹配。

3)要證明投保人所交的保險費在資產裡面是個合理的比例,不涉嫌轉移非法資產。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 2016-08-07

更多相關內容

  • 內地儲蓄險跟香港儲蓄險有哪些區別?

    內地客戶想要購買香港保險,必須要進入香港簽約才能夠保證保險合約的合法、有效性。這個過程所要付出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雖不算太高,但客戶在赴港投保前也一定會思量一番。很多內地客戶願意買上往返機票、專程花一兩天去香港,只為投保一份保險,就說明香港保險…

    2018-09-02
    1.8K
  • 大額保單:央媽又放水5950億!美元9月底確定加息 您還在猶豫嗎?

    9月份,央行一共進行了2次MLF(俗稱:麻辣粉)操作,分別是: 9月7日,開展1765億元1年期MLF操作, 9月17日,開展2650億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持平於3.30% 「沒等到央行逆回購,等到的居然是比逆回購更厲害的MLF。」 M…

    2018-09-18 香港大額保單
    1.4K
  • 房產VS大額保單,該如何選擇?

    截至2017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總體規模已達近200萬,這批高凈值人群的總體可投資資產規模為65萬億,且在可預測的未來仍會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而對於高凈值人士而言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買房、買大額保單,都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投資至少都在…

    2018-10-24
    2.1K
  • 如何用大額保單保全婚姻、養老、以及財富?

    離婚率高發進一步引發了眾人對婚姻的焦慮,「不相信愛情」的感嘆固然有些矯情,婚姻越來越脆弱卻是毋庸置疑的現實。於是,打著「婚姻保險」旗號出擊市場的保險產品又一次走紅,甚至被戲稱為「防小三險」。但調查發現,所謂「防小三險」雖然可以適度保障婚姻破…

    2018-09-15
    12.4K
  • 借入人民幣貸款買入香港美元保單的時機到了

    美國次貸危機後,美元利率大幅下降至零,而中國內地企業正好藉助境外的低利率環境,借入了大量的美元貸款。2013年之時,人民幣還處於升值周期,美元利率又處於歷史最低,在這樣的雙重優勢下,中國內地企業可以大大降低境外融資成本,借入的美元投資於中國…

    2016-04-21
    1.6K
  • 香港某保險公司保單融資產品年收益高達8%

    上一篇我們還介紹過有關香港保費融資的原理,具體參見:,接下來我們以實際案例來說明,操作此計劃可以達到年收益8%,以下所有貨幣以美元計算。 A.保單方面 1、以投保XX保險公司保單融資產品,保額為3309300元。 2、以首日退保價值的90%…

    2018-07-05
    1.2K
  • 為什麼內地很多人購買香港大額保單?

    香港保險市場頻現內地客戶的千萬巨額保單,這也讓內地XX感到不安,陸續出台了多條「限制令」,試圖給香港保單「降降溫」。但是資本的流動是自由的,如果不能逐本溯源,了解赴港購買大額保單的原因,就很難理解其中原由。 大額保單對於富豪究竟意味著什麼?…

    2018-09-15
    2.8K
  • 為何近期諮詢大額購買香港保單的客戶突然增加?

    最近一段時間,原本僅是潛水狀態關注我們的摯愛客戶,開始陸續諮詢我們關於如何大額購匯或電匯美元到香港,而後向我們購買香港保險和美元理財產品?有些客戶甚至因為恐懼存在內地銀行的美元會被強制結匯,而將幾十萬美元現轉賬到香港賬戶,帶來的就是近期諮詢…

    2018-10-30
    14.3K
  • 淺談香港大額保單融資方法論(一)

    一般說來,在香港保險中有兩種大額保單的操作方式,一種是利用美式分紅產品實現100%保費融資,獲取較高收益;另一種是利用財富傳承類產品實現抵押融資,獲取巨額人壽保障和大額現金流。那麼兩種操作方式具體操作是什麼呢?這就要從四種保費交付方式說起了…

    2017-10-27
    1.9K
  • 準備移民的人,為什麼要買大額保險?

    王芳律師——中國頂級婚姻家庭法律師;私人財富風險管理專家;高端人士私人法務資深顧問;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理財規劃師專家組成員;中國保險業最受歡迎的私人財富管理專家;搜狐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金融網的理財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客座教授…

    2016-04-11
    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