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個億,佔總人口的14.9%。去年全國老齡委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進入老齡化高峰。有外媒分析稱,由於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迅速,養老保障問題變得尤為關鍵。
中國是個發展快、變化多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上升,不過收入不均的狀況也愈加明顯,特別是在不同年齡段中體現更為突出。一個2000年參加工 作的人,一生通過勞動所得的總收入相當於20世紀70年代的人的6倍。隨著中國年輕一代人收入情況愈加改善,老年群體面臨貧窮生活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隨著中國傳統家庭結構的逐漸瓦解,比如以前還是兒子要負責父母的養老,現在因為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大批農民工離鄉,以至於留守在家的老人沒有養老依靠。外加中國 社會老齡化迅速,讓養老制度改革成為中國一個極其重要的話題。
單純依靠社保解決養老問題,已經不那麼「保險」,因此,通過其他途徑做養老金規劃已經成為現在的「30後」、「40後」們應該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今天在這裡用香港保險中最暢銷的儲蓄產品- –保誠公司的雋升儲蓄計劃來做一個養老金規劃實例。
男性,30歲,投保5年期雋升儲蓄計劃,每年保費64125美元(約50萬港幣或40萬人民幣):
比如:
假定每年投入5萬美元,連續投入5年,即總投入為25萬美元。
若積存生息,期間一直不提取現金,那麼,
第25年,賬戶總價值為100萬美元;
第35年,賬戶總價值為200萬美元;
第50年,賬戶總價值為500萬美元;
第60年,賬戶總價值為1000萬美元;
第70年,賬戶總價值為2000萬美元;
第100年,賬戶總價值為1億美元;
咋一看,很多人會不屑一顧地表示這樣的產品不可信,怎麼可能通過購買保險產品將25萬美元增值到上千萬美元乃至上億美元呢。
但 如果理性地做一個簡單的計算,會發現實現這樣的增值只需滿足兩個條件:1)穩定的複利年收益率6.5%;2)時間。打開手機或者電腦上的計算器,計算 (1+0.065)的35次方,得出來的數值大約是9;這意味著從30歲開始投保到65歲煺休時的35年裡,投入的資金從25萬增值到200萬並非難事。在眾多理財渠道中,收益率6.5%並不算高,比如基金通常能夠達到甚至超過這個收益率;難得的是在幾十年時間裡維持這樣一個收益率,而且是以利滾利(即復利)的形式。
下面簡單對比一下目前相對穩健的投資理財渠道:
1)銀行定存。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基準年利率(單利)分別為3%、3.75%、4.25%、4.75%。銀行定期存款分一年期、二年期、叄年期和五年期。
2)銀行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0%到6.5%不等,與銀行和投資額度有關,但通常投資週期短,低至幾天,很少超過一年。
3)國債。 2014年新發行的第一期、第二期國債年利率高達5.41%,但屬單利。除非自行將上一年的利息繼續購買國債,實現複利。國債的投資週期通常是3年或是5年。
4)貨幣型基金。年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仍屬短期理財。
5) 保險理財產品。是一個長期的理財渠道。以目前熱門的一款穩健型理財產品為例,在人壽保障功能的基礎上,20年的平均年復利收益率是6.12%,30年的平 均年復利收益率是6.5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按複利計算。唯有採用英式分紅的保險公司,會將分得的紅利加入上一年的保額,使得保額逐年增大,實現相對高的收益率。這是真正的利滾利,充分發揮複利的威力。
多數人在投資理財時,往往只著眼於收益率本身,而忽略了其穩定性,忽略了收益率是單利還是複利,更忽略了時間的魔力。
所以,越早開始投資,就能有更長的時間發揮複利的威力,讓財富自動增值,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