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年人都選擇購買香港重疾險?

這個問題換一個問法就是,什麼時候買重大疾病保險合適?曾經有個25歲的女孩子仔細研究了好多重大疾病的資料,得出一個結論:重大疾病一般都是40歲以後 的人才得,所以應該40歲以後再買。那我們要告訴她的是,如果買重大疾病保險,應該是患病前90天買最合適,因為剛一過觀察期就用上了,資金運用效率最 高。這個時候,任何人都會說,誰知道什麼時候能得病呀?道理就在這裡,沒有人能預測未來(算命的例外),所以越早買越合適(安全)。年輕時費率低,負擔 輕,對於分紅保險來說,資金運用時間長,增值也大。

另 外,我們要回到「為什麼要買保險」這個話題來思考這個問題。有風險才有保險。買不買保險,就是兩個核心問題,一是風險是否存在,二是生命與金錢哪個更重要 的問題。風險是存在的這個問題沒人能夠否認(中國人目前的死亡率大概7‰,即13.7億人口中每年有959萬人死亡),但具體到個人許多人都會有僥倖心理 (會是我嗎?那應該問,那會是誰呢?)既然風險存在達成共識,那就必須承認「不做風險管理,就做危機處理」的必然邏輯。保險最準確的定義,應該是風險管理 的有效工具,所謂的用保險做風險管理,就是以有限的財務支出(每年支付的保險費),來避免不可控的財務損失(疾病或者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如果我們在平 時捨不得支付一定的保險費,但如果有一天罹患重大疾病,就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費(幾十萬之巨),這就叫危機處理。

更為關鍵的是,我們需要更新我們的觀念。第一不要把保險僅僅當成保險,保險本質上就是錢的一種存在狀態,它和黃金、股票、房產一樣,都是錢的一種存儲,不過 它的激活條件是保險事故(重大疾病保險一般以約定的重大疾病為給付條件,一般同時含有身故責任)。同時也不要把重大疾病保險硬要跟疾病聯繫起來,它只是激 活條件跟疾病有關係,但給付的金錢如何使用,和疾病沒有任何關係,這和一般的補償性醫療保險不一樣。

問題是一直都存在的,也必須解決的,買保險需要解決每年幾千元的問題(保費),不買保險必須解決某天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問題(醫療費),健康人生從規劃開始,用有限的金錢創造無限的生機,這就是保險。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6-06-01
下一篇 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