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壽險協會的建議,若要在意外發生時獲得足夠的基本生活保障,投保額應至少為年薪的10倍。若擔心保費構成財務壓力,可以從保費低、保額高的定期保險開始。
顧名思義,定期保險就是在一定的投保期限內,為受保人提供保障。與包含儲蓄和投資元素的終身保險相比,定期保險雖然沒有紅利,但保費可以便宜七八成。
購買保險對許多人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他們投保的額度可能並不足以在意外發生時為家人提供充足保障。
保誠保險(Prudential)6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350名受訪新加坡人中,67%把保險視為個人財務規劃的重要一環。
多達6成受訪者也認為,現有的儲蓄和保險足夠應付不時之需。但事實上,85%的人沒有充分投保,只有15%受訪者的投保額達到年薪的至少五倍。
財務顧問公司瑞安聯(RAY Alliance)常務董事吳良蒲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終身保險的保費通常占投保額的20%至25%,而定期保險保費僅占3%到4%。
「許多投資者選擇終身保險,是為了獲得投資紅利。但如果他們對投資有一定了解,完全可以購買定期保險,用省下來的保費投資長期債券等產品,獲取更高回報。」
保誠保險新加坡保障部門主管吉爾斯(Alistair Giles)說,定期保險的目標受眾,通常是年齡介於25歲至49歲的工作人士,當意外發生時,保險可為家人提供保障。
新加坡壽險協會指出,消費者可根據多個因素來評估自身投保額是否充足,包括現有債務和借貸情況、子女教育開支、家中有多少人要供養,以及在意外發生時想要留給家人多少保障等。
新加坡保誠推出有彈性定期保險計劃
「一些保單的保費較為便宜,但保障期相對較短,例如只受保到60歲或65歲。如果投保人是在35歲前生兒育女,保到65歲時,子女已經成年,能夠自食其力了,這時停保問題不大。但如果投保人較遲生育,就要受保到70歲甚至75歲,這時就需要選擇年限較長的保單。」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和醫療保健意識增強,更多保險公司推出有彈性的定期保險計劃。保誠保險日前就推出定期優勢保險計劃(PRUTerm Vantage),除了最基本的死亡保障,計劃也允許投保人添加危重疾病和殘疾等附加利益(rider),在患病或身殘時獲得一些經濟援助。投保年限從10年起跳,最長可保到100歲。
這項計劃的最低投保額為50萬新元,除了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外籍人士也可投保,並選擇用新元或美元繳納保費。在新元計划下,投保人還能將死亡保障提高至原定投保額的兩倍。
分析師:在人生不同階段檢討保險計劃
不少年輕人在工作不久後就買定期保險,以期一勞永逸。但受訪財務分析師提醒,隨著人生步入不同階段,生活重心和財務保障需求也會發生變化,應該在必要時對保險計划進行評估和檢討,或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吳良蒲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對保險的需求主要以自身保障為主;當他們結婚、買房和生孩子後,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多,也肩負更大的家庭責任,這時就要考慮是否要提高投保額,或是購買其他種類的保險,保障不同方面的需求。人到中年後,就要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一個人在20歲和50歲時,對保險的需求有很大差別。消費者無需在年輕時就購買所有保險,但要適時調整保險計劃,確保自己和家人充分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