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進關的轟動人潮中,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是為了購買香港保險,給兒童購買最熱門的保險則是兒童重疾險和儲蓄型分紅險。究竟如何購買這兩類保險,有哪些技巧?這便是今天同大家分享的內容。
其實儲蓄分紅重疾各有門道,儲蓄分紅險最好看資金需求,重疾險最好對比性價比。
儲蓄分紅險,即孩子的教育金,簡單說就是為孩子存儲一筆教育費用,到孩子上學時領取。
因此,教育金是一種剛性需求,需要通過安全可靠的方式來規劃。必須是專款專用(萬不得已不能動用)、必須是安全保值增值的(不能選股票等風險高的金融產品)、必須是現金(而不是房產等不容易變現的),而且得是中長期的(不能靠幾十天的各種短期理財去規劃),所以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非常重要。
對於教育金保險最直觀的理解就是在保險公司進行定期儲蓄,到孩子讀書的年齡再領取。這樣看來和銀行儲蓄是一樣的。但是這個理解方式沒有考慮保險產品本身的特性,即保險的保障功能。保險在提供教育金的同時,也提供意外、疾病等保障(具體視產品而定)。
精明的家長會將銀行儲蓄和教育金的收益率作比較,擔心投資保險反而造成資本縮水。教育金有分紅型,中長期來看,保險收益率都高於銀行儲蓄。
儲蓄分紅保險:不比收益比需求
為孩子選擇儲蓄分紅險,最核心並非比較分紅率或者收益率,而是比較資金需求。如果是為了教育金不妨選擇18歲可取資金高的品種;若是作為養老金,則最好選擇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的品種。
父母自己的養老金,也可以通過以孩子為受保人購買一份儲蓄分紅保單,性價比更高。因此從目前保單設計來看,基本上以寶寶為受保人,保證派發紅利及可取紅利都比以父母為受保人的保單高。
兒童大病保險:越早買槓桿越高
1、保障槓桿倍數即保額除以總保費支出,是衡量一款重疾險性價比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一般香港兒童重疾險的槓桿倍數為7倍,投資者可以此作為標準,而且保險邏輯基本是越早購買槓桿越高。
2、看保單紅利增長形成總保額增長的槓桿倍數對比。
除了槓桿率之外,能覆蓋多少大病也是重點。一般來說,這四家均覆蓋50種以上重大疾病。需要指出是,香港保險一般只認可內地三甲醫院出具的證明(詳情可見各保險公司指定醫院列表)。
赴港給孩子購買保險的幾項注意,去香港給孩子購買保險,也有一些小技巧值得注意。
最好選擇美元作為支付幣種
據了解,香港保單一般有三種貨幣,美元、港幣、人民幣,美元及港幣占絕大部分。我們建議使用美元作為保單貨幣,一是因為美元保單的保費會稍低於港幣保單,二是因為美元保單在保險公司安排投資時,可投資所有美元資產,港幣保單只能投資港幣資產。過去20年,美元保單的收益率一直遠超港幣保單。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購買保險,也存在匯率風險。匯率永遠是把雙刃劍,不過作為家庭資產,僅持有單一貨幣資產的風險較高,適度配置點美元資產是可行的。
根據自己的資產狀況安排繳費年限
若家庭資產量較大,不妨繳費年限短一些。因為繳費期越短,所繳納的總保費越少。一般而言,香港重疾險的繳納年限可選擇10年、18年、25年等,投資者可自由選擇。此外,對於大病保險可以選擇時間偏長品種,而儲蓄分紅險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時間偏短。
先買大人再買小孩
大多數父母買保險容易犯的錯,就是首先想到給孩子先買,一是因為小孩買比大人便宜多了,二來自然是父母願意為小孩花錢,殊不知犯了原則性錯誤。
保險保障的首要對象是維持家庭生計的人,也就是家庭支柱。因為當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不幸身故或重疾時,依賴其生活、受教育的家屬會面臨經濟上的困難。如果事先安排了保險,家屬生活的問題便能獲得解決,這就是保險保障的最主要功能。因此,正確做法是家庭的主要創收者,給家庭帶來最多經濟價值的那個人才是最應該買保險的人。
所以,給孩子買保險前先想想,你自己買了保險沒?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先保障後教育理財
和大人一樣,小孩首先應該買的,還是保障類產品,而不是什麼教育金。因為,保險最大的意義,就是轉嫁非經濟原因對家庭的財務風險。和大人比起來,兒童患重疾的治癒率更高,康復機會更大,但是治療成本卻一點不少。保額的高低照樣需要考慮三部分費用,治療費用,長期康復費用,以及家人專職陪護導致的收入減少。
除了重疾險,還可以考慮意外醫療險,然後才是教育金、儲蓄理財等險種。購買教育金時,不要囿於比較收益,保險絕對不是以收益取勝的,而是用現在的錢鎖定將來可見的穩定的現金流。
投保人豁免很重要
保費豁免是指某種狀態下,你不用交保費了,保險公司替你交,保障利益不受影響。當然,不是白來的啊,是你自己花錢買來的,不過豁免花不了多少錢。
具體來說,父母給寶貝買了重疾險或其他險種,萬一父母不幸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如身故/重疾/全殘)時,後續保費不需要交納了,小朋友的保障不受影響。保費豁免在給孩子買保險時,能附加盡量附加,相當於為保險買了一個保險,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