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重疾可以早些被檢查發現了。保險公司針對這種情況也與時俱進,推出了帶有早期重疾賠付的新重疾險,其中以香港重疾險中的早期重疾為例,給大家介紹比較常見的幾種早期重疾。
一.原位癌
原位癌醫學定義很長,簡單說,原位癌也叫「0期癌」,而癌症分1,2,3,4期。但是原位癌不是癌,大約有70-80%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發展為癌。可見原位癌是最接近癌的一種不是癌的病變,為了引起醫患雙方的重視,才稱其為原位癌,是癌症的胚胎時期,治癒成功率很高!
常見的原位癌有皮膚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胃原位癌、直腸原位癌、乳腺導管內癌和乳房小葉間原位癌。
香港早期重疾對於原位癌的保障主要有下列器官:乳房、子宮頸、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大腸、直腸、陰莖、睾丸、肺、肝、胃、食道、泌尿道以及鼻咽。
以上部位的原位癌不是每家公司都全包含的,不過基本的女性和男性特點器官的原位癌都是包括的,也有些公司的產品,可以涵蓋上面全部的器官。
二、心臟支架手術(非開胸)
心臟支架手術,是最近20年來發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動脈阻塞的新技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接受手術,一般在穿刺24小時後便可下床,術後三天即可出院。
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後,確定狹窄部位堵塞度,心臟病專家一般認為堵塞超過75%、常發生心肌梗死、年齡在30-65歲的病人可以做支架手術,年齡太大的病人身體受不了。
三、微創搭橋手術/機器人搭橋手術(非開胸)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而微創搭橋手術是其中的一種手術方法。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有兩種手術方法:
1. 手術可在心臟停搏下進行,需使用體外循環,也就是傳統的冠狀動脈搭橋術;這一類的手術在傳統的重大疾病里可以理賠。
2. 也可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即「非體外循環下」的冠狀動脈搭橋術。
此種冠脈搭橋術的進一步改進即為微創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非體外循環的手術不用打開胸腔,對於患者的傷害也小,後期的併發症很少,更利於病人恢復健康。這一類的手術在早期重疾(早期危疾)里可以理賠。
四、早期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和檢出率這幾年成直線上升,發病率的增長是所有癌症中最快的。在公司和單位組織的體檢中,經常會發現甲狀腺癌和早期的甲狀腺癌,不過好在甲狀腺癌的致死率不高,同時治癒率又很高。目前在甲狀腺癌和早期甲狀腺癌的患者中,女性佔了大多數,大概在80%左右。定期的頸部B超檢查可以檢出甲狀腺癌,同時在體檢中檢出甲狀腺結節的朋友要引起重視了,注意定期檢查,以做到早發現。
五、頸動脈介入手術
頸動脈在脖子的附近,負責給大腦和頭部其他器官供應血液。年紀的增加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樣可使頸動脈血管發生硬化,粥樣斑塊以及血管的狹窄,進而導致以下三種常見癥狀:
(1)腦部缺血癥狀: 可有耳鳴、眩暈、黑蒙、視物模糊、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等癥狀。眼部缺血表現為視力下降、偏盲、復視等。
(2)局部的神經功能一次性喪失: 臨床表現為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障礙,一過性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小時內完全恢復。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
(3)缺血性腦卒中: 常見臨床癥狀有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嚴重者出現昏迷等,並具有相應的神經系統的體征和影像學特徵。
常見治療方法:頸動脈血管內的支架手術和頸動脈血管內膜切術手術。此類手術在內地的保險的早期重疾的保障里是不涵蓋的!
六、早期的前列腺癌
2012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為9.92/10萬,為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6位。發病年齡在55歲前處於較低水平,55歲後逐漸升高,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高峰年齡是70~80歲。家族遺傳型前列腺癌患者發病年齡稍早,年齡≤55歲的患者佔43%。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體檢預防做的越來越早,使得早期的前列腺癌也能被檢查出來,香港保險對於早期的前列腺癌也是提供提前賠付的!
早期重疾和重疾是不同的,它是重疾的胚胎時期,治癒成功率很高,所以這是一個可以被扼殺在搖籃里的可怕疾病。一定要定時地做全方位的體檢,如果我們可以提前發現,如果我們發現時找好醫生,住好醫院,吃進口葯,「金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