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誠保險上半年新業務利潤14.89億元(美元.下同),按年上升39%(按固定匯率.下同),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30.27億元,增加42%,主要是香港業務強勁增長所帶動。惟期內中國內地的新業務利潤及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下跌,因受到調整產品組合的影響。
保誠保險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Anil Wadhwani)表示,本港第三季業務的勢頭仍然令人鼓舞,他認為,推動內地增長的因素並無改變,相信內地業務會繼續為集團帶來貢獻。
今年上半年,保誠保險股東應占盈利9.4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5.08億元,經調整經營溢利14.62億元,按年上揚6%,派發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6.26美仙,按年漲9%。該公司並預期2023年及2024年的股息每年增幅將介乎7%至9%。
年初上任的華康堯完成策略及營運回顧後公布新的策略,重點關注價值創造及專註於產生自由盈餘,預期2023年至2025年期間投入約10億元,用於提升客戶、分銷及健康三大策略支柱。目標希望2022年至2027年期間新業務利潤複合增長率達15%至20%,及有效保險及資產管理業務賺取的經營自由盈餘實現雙位數複合年增長。
保誠香港上半年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10.27億元,按年飆3.52倍,主要是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跨境流量攀升,新業務利潤6.7億元,升2.18倍,惟新業務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93%,跌至今年上半年的65%。
華康堯指出,香港業務的增長並非單由內地訪港旅客帶動,香港本地業務亦有強勁表現,中港兩地恢復通關後,確見內地訪客對儲蓄產品有累積的需求,但是內地訪客的新業務利潤率已見回升,香港第二季的新業務利潤亦高於首季。他稱,若撇除經濟變動的影響,香港上半年的新業務利潤率有所上升。
同時,他提到,第三季內地訪客業務動力略為正常化,但動力仍然持續,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於7月及8月恢復至2019年約70%水平,對香港業務的增長前景感到樂觀。
至於內地業務方面,上半年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3.94億元,按年挫17%,新業務利潤1.71億元,下滑16%,新業務利潤率維持43%。華康堯解釋,主要是期內採取果斷措施,令產品組合更加均衡。他相信中國在人口、長壽及低滲透率,以至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等帶動增長的因素並無改變,內地業務會繼續為集團帶來增長。
另外,被問到近期資本市場波動,保誠有否就其投資策略,特別是內地房地產方面作出調整,保誠財務總監班博文(Ben Bulmer)說,集團一向採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涉及內地房地產的投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