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公司每年都會發布前一年的理賠數據,從2020年的英國保誠保險最新理賠數據來看女性理賠數據。
理賠數據中的女性健康真相
身故理賠:癌症成為主因
以十歲為一個年齡組別計算,癌症佔領了五個年齡組別(31~70歲)的主要理賠原因。呼吸系統癌症、女性生殖系統癌症和消化系統癌症是具體的主要理賠原因。
危疾理賠:女性生殖系統癌症值得警惕
危疾理賠中,癌症佔據了七個年齡組別首位,即自11~80歲的理賠客戶中,癌症都是危疾理賠的主要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成為31~80歲女性的主要理賠原因。
而31~70歲的女性,則佔據了女性危疾理賠的絕大多數。
其中31~40、41~50和51~60歲的理賠客戶數目分別高達452個、554個和365個,遠超其他年齡組別。
具體到危疾理賠金額,最高理賠金額也出現在11~20歲組別,金額達5,842,579港元。平均理賠金額最高的年齡組別為11~20歲女性,數額達1249987港元,其次則為21~30歲女性,平均理賠金額813459港元。
住院理賠:消化系統疾病成為主因
自21~70歲的住院理賠客戶中,消化系統疾病是主要理賠原因,而最高理賠金額出現在51~60歲組別,達1958606港元。
當健康隱憂遇上醫療通脹
許多女性朋友往往為了家庭和事業而疏於關心自身健康。二胎政策放開後,部分女性更同時面臨高齡產婦、高強度工作、高育兒成本等巨大壓力。女性的健康隱憂,值得重視。以女性兩大高發癌症為例:
乳腺癌
數據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且呈現三大特徵:
- 發病年齡早,比西方國家平均早10年至15年;
- 確診時臨床分期相對較晚,中晚期患者較多;
- 因為發現晚等原因,導致生存期低於歐美國家。
宮頸癌
我國每年約有13萬新發病例,患病的高峰年齡為40~60歲,但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
另一邊廂,醫療通脹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根據香港保險業聯會發布的醫療保險的索償數據,對比2018年與2017年,半私家病房的平均手術費就有9%至10%的升幅。
常見手術的醫療費用已如此高昂,涉及到癌症等重疾開銷更無需贅言。前文中所介紹2020年保誠接近200萬港元的住院理賠最高個案金額,也就很好理解了。
健康生活+保障護身雙管齊下才放心
女性健康形勢值得關切,但亦無需恐慌。簡單來說,我們只需做好這兩點:
健康生活+保障護身
健康生活:管住嘴、邁開腿、放開心
研究發現:年長婦女面臨的許多健康問題是青少年和成年時期接觸到的危險因素所致的,比如吸煙、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飲食。
同時,婦女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抑鬱和焦慮。抑鬱症是高收入和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婦女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
姐妹們不妨重新認識一下大家奉為圭臬的減肥名句——「管住嘴、邁開腿」,從健康生活的角度出發,合理膳食,多多運動。同時盡量保持充足睡眠,不要被網路中過載的信息佔據太多精力,更無需太過關注社交媒體中他人的光鮮,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圈層焦慮。
保障護身:精明計劃、完善保障
面對可能的醫療開支和財政負擔,女性除了健康生活,還有必要妥善配置自己的健康保險。有了周全保障護身,自然無懼種種挑戰,可以全身心為自己的理想和家人奮鬥。
以重疾險(香港地區稱之為「危疾險」)為例,只需在有限供款年期內繳付保費,當受保人罹患保單條款所約定的重大疾病後,保險公司會根據保險合同支付約定的保險金。
當今醫學發達,治療成效亦有巨大進步。但倘若再次患上重疾,還是會帶來龐大的財富負擔。因此,部分保險公司的重疾險還提供額外保障——當支付重疾保障後,假如受保人不幸確診患上癌症、心臟病發作或中風,計劃將繼續就上述病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