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5月30日,倫敦哈頓花園。幾位維多利亞時期的紳士成立了一家新保險公司。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要將Prudential —— 「審慎」的習慣灌輸給世人。這家公司,正是上月剛度過172歲生日的英國保誠。英國保誠保險怎麼樣?
從19世紀到21世紀,當2020年的人類面對一張未曾解答過的考卷,不妨站在歷史高度,繼續審慎地回溯過去、研究變革、洞見機遇,自然就有了構建未來的邏輯起點。而審慎決策、靈活適變,依然是保誠傳承三個世紀的不朽財富。英國保誠保險怎麼樣?
開創歷史先河 從工業革命到養老金
英國保誠之誕生,本就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參與歷史進程的同時,亦不斷追求發展創新: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為歐洲各階層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勞工需要更好的工作權,大眾則尋求安全保障。
1854年,保誠推出「一便士保單」,勞工階級以保費1便士即可擁有創新的「工人保險」。當時,落後的醫療水平及惡劣的衛生條件致使在發達的英國,嬰幼兒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敢接受10歲以下的兒童投保。
1856年,保誠率先推出英國首張兒童保單。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從事生產活動創造效益的主力仍是男性,女性地位遠較今日低下。
1871年,保誠成為倫敦第一家僱傭女性的保險公司;
1919年,保誠首次提供產險;一戰結束後,更推出專為單身女士設計的保障產品。
伴隨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英國的國民健康服務體系亟需建立,傳統的家庭互助養老模式勢必轉型。1911年,英國《國民保險法案》實施,500萬人通過保誠獲得社會福利及團體養老金。
從「一便士保單」、兒童保險、產險到團體養老保險,保誠始終基於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結構的衍進,審慎合理、靈活適變地進行保單設計,推動服務升級與社會進步 —— 這是我們跨越三個世紀的行為宗旨。
參與歷史時刻 泰坦尼克、二戰與國王的保單
時代邁步向前,但矛盾與危機依然存在。每當有災難發生,總有英國保誠的身影在為貧苦孤寡提供保障。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事件發生。在科技網路並不發達的當時,保誠僅於3星期後,迅即作出292宗賠償。針對整個泰坦尼克事件,保誠總共為當中324名死者提供達14,239元英鎊的索償金額。
不止針對意外事故,面對人類歷史上的大災難時,保誠也在竭力彌補人們的創傷。一戰結束之時,英國保誠理賠了相當於1/3死亡的英國士兵。
二戰結束之際,保誠人壽賠付了近11萬名罹難者共550萬英鎊的保險金。
而在英國本土,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人物原型),也是保誠的客戶。
1928年3月27日,喬治六世造訪保誠辦公室,併購買了一份每星期1便士的人壽保單。從此,保誠的代表每星期定時去白金漢宮收取1便士保費。當喬治六世於1952年駕崩時,保誠將9鎊4先令3便士的款項付予他的遺產。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保誠的價值理念中,客戶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我們只有對承諾的恪守。我們見證、參與的各個歷史時刻,讓一代代保誠人更加明白身上的責任。這是保誠的態度,亦決定了我們的高度。
與歷史並進 全球視野 穩健邁進
1898年,英國保誠集團成為全英國最大的保險公司,那時的累積資產已高達3000萬英鎊,每三個英國人中就有一人擁有保誠的保單。抱著既有成就沾沾自喜,那絕不是保誠的風格。
1923年,印度成為英國保誠集團海外第一個據點(有趣的是,當時售出的第一張保單由一位阿薩姆茶農簽約)。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保誠的國際業務繼續迅速增長。1986年,保誠透過收購Jackson Nation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在美國穩佔市場。
1994年是保誠集團的里程碑:我們於香港成立亞洲總部,如今更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壽險公司,擁有13個據點並提供快速新興的中產階級儲蓄及保障服務。近年,英國保誠集團亦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非洲人壽保險業。
2019年,英國保誠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的經營溢利達53.10億美元,持續經營業務的壽險新業務利潤達44.05億美元。
同在2019年,英國保誠向全球客戶理賠和儲蓄派付方面支付逾290億美元,亞洲地區業務再添140萬名新壽險客戶。
2020年第一季度,保誠的定期保費市場份額榮膺香港第一,離岸定期新造保單數亦為香港市場第一。
今時今日,保誠全球壽險客戶已超過2000萬人。
正所謂「志之所趨,無遠勿屆」,時至今日,保誠遍布全球的據點與強勁的投資績效遠超1848年可想,但我們仍然恪守公司創立的原則:誠實、安全、審慎。它指引我們為客戶謀求長遠財務安全,並在全世界的社群中建立社會與經濟價值。
從工業革命到智能時代,
保誠跨越三個世紀,
歷經蛻變,
卻始終站在時代前列,
服務社會所需。
與客戶同行,
與歷史同進,
對於未來,
英國保誠與您一樣滿懷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