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誠公司在官網上公布了償付能力比率,從之前的190%大幅度變更為460%,逆天增長,到底發生了什麼?
什麼是保險償付能力比率?
根據香港保監處給出的償付能力定義:
「保險公司須將其資產多於負債的數額,維持在不少於條例規定的償付準備金水平。這項規定的目的是為投保人在面對保險公司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例如,當其經營業績或其資產與負債的價值出現不利波動時),出現資產不足以應對其負債的風險時,提供合理的保障。」
償付能力比率泛指保險公司償還債務(主要是保單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重要風險指標,保險公司應當具有與其風險和業務規模相應的資本。一般來說各監管標準都將150%作為紅線,低於150%將被部分限制或全面暫停業務。
如何計算保險償付能力比率?
根據香港法例第41章保險公司條例的規定,香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比率的計算方式如下:
最低監管資本:即經營長期業務的保險公司的償付準備金,200萬港元或按照1995年保險公司規例所釐定的數額,大概為數理儲備金的4%及風險資本的0.3%,由較大者決定。
該體系將風險模塊化,包括非壽業務風險、壽險業務風險、健康業務風險、市場風險、和交易對手違約風險等。它不僅考慮每一模塊的風險,同時設置不同模塊之間風險的相關係數矩陣從而考慮風險的相關性,提出了一整套系統計算方式。該體系對於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計算沒有一個簡單公式可以表達,而是由龐大複雜的系統計算得來。
保誠公司過去採用的是複雜的歐盟標準,計算得出是190%。其他香港保險公司採用的是比較簡單的香港標準,兩者計算差異比較大,所以導致保誠公司的償付比率的爭論戰一直從未停息。現在為了便於和其他香港保險公司比較,保誠決定採用一致的香港標準計算,得出的償付能力比率為460%,再一次展現了保誠公司的強大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