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有關香港保險理賠支票不能兌現的謠言,已經被攻破,具體參見:闢謠!香港保險退保支票無法在內地兌現,香港保誠從今天起提高電匯至內地銀行賬戶額度至20萬美元。
保誠率先提高電匯到內地客戶指定賬戶的額度,12月3日起,由原來的10萬美金,提高至20萬美金,我們相信,後續額度會不斷放開,其他保險公司亦會跟進,這對於大多數剛需客戶還是非常大的福音
電匯的資金包括理賠款,保費退回,保單分紅提取等等,滿足客戶不同需求。
其實早在2017年,保誠、友邦相繼出台保單分紅、理賠款等可以打到內地指定賬戶的措施。當時的額度限制在10萬美金。
自2017年5月31日起,保誠全線支持內地客戶以電匯方式收取款項,每筆電匯支付上限為10萬美元或等值款項。
電匯的支付方式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客戶必須先嘗試保誠發出的支付支票,如未能在內地銀行入賬則可申請電匯支付的方式。
那麼這個電匯的款項的幣種是人民幣嗎?不是,我們諮詢了友邦資深總監,也查看了友邦相關理賠文件,得出結論是理賠款只能是港幣/美元或保單貨幣。
保誠,友邦電匯款項能否順利到達客戶指定內地銀行賬戶?各家保險公司在電匯條款結束後,赫然寫著一句話,「客戶需承擔銀行電匯的手續費及相關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電匯款項可能因個別銀行限制而未能成功到達客戶戶口。」 承擔手續費這點無可厚非,但客戶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款項可以匯出,但是否入賬是內地銀行的權力了。
總結一下這個電匯政策就是,境外直接電匯境內銀行賬戶是可以的,但是金額超過20萬美金的時候,就略顯麻煩,因為匯入款還是需要經過換匯這一關,但近親屬額度可以使用,以一家三口為例,15萬美金額度非常輕鬆,即使未來國家外匯管制沒有放鬆,也可以滿足大多數剛需族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