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將收購國民信託所持有的滙豐人壽50%股權。交易完成後,滙豐人壽將成為其在內地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5月4日,記者獲悉,滙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滙豐)宣布,已與其在華壽險合作夥伴——國民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民信託)達成協議,將收購國民信託所持有的滙豐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滙豐人壽)50%股權。交易完成後,滙豐人壽將成為其在內地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記者注意到,滙豐人壽2019年剛剛實現扭虧為盈。年報顯示,2019年,滙豐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8.24億元,同比增長了28%;凈利潤約0.15億元,而2018年凈虧損2.06億元。
為進一步擴大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國家相關部門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外資壽險公司持股比例限制。在2019年末,友邦保險申請「分改子」,意味著友邦在華有了獨立法人資格,再加上今(5月4日)日宣布的滙豐人壽擬合資轉外資,首家外資壽險公司已呼之欲出。
交易尚待監管核准
對於此次交易,滙豐表示,公司將依據中國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比例限制舉措,以股權轉讓的形式完成交易。該交易尚待包括銀保監會在內的相關監管機構核准。
滙豐人壽由滙豐及國民信託於2009年合資組建,股東雙方各持50%股權。截至2019年12月,公司註冊資本為10.25億元。公司總部設於上海,同時在9座主要城市開展業務,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廣州、佛山、東莞、珠海及深圳。滙豐人壽為客戶提供包括年金、終身壽險、重疾、投連產品在內的全面的保險解決方案。
記者注意到,作為持有50%滙豐人壽股權的股東國民信託,早前就曾表露出售所持股權的意圖。據了解,在2017年1月國民信託增資計劃遭監管駁回後,為解決公司流動性的問題,該公司時任董事長楊小陽曾表示,其中一個方案便是轉賣國民信託旗下滙豐人壽資產。
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滙豐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5%,較上季度末降低21個百分點。保險業務收入為4.93億元,凈虧損約8042萬元。
此外,就一季度凈現金流為負(約負8819萬元),滙豐人壽分析稱:「2020年第1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較去年同期新業務和投資收益下滑,業務現金流入小於資產現金流出。」
滙豐集團行政總裁祁耀年談道:「面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嚴峻挑戰,集團依然採取措施穩步推進戰略實施。今天宣布的交易將有助於實現我們加快亞洲業務發展的戰略目標,尤其是在富有活力、高速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全面鋪開業務。此外,其也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財富管理服務能力,為集團業務戰略的又一重點提供動力。」
外資加碼在華布局
繼2018年宣布15條銀行業保險業開放措施後,2019年銀保監會又陸續出台兩輪共計19條開放措施。在外資持股比例放開方面,自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被放寬至51%後,2020年1月1日起,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可達100%。
伴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實施,2019年末以來,多家外資機構紛紛加碼在華布局。2019年11月,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獲得銀保監會批複,成為在中國首家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此外,美國安達保險也在加碼對華泰保險集團股權的收購。
「保險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體現了中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的決心。」對於本次交易,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作為內地領先的國際金融機構,滙豐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中國市場不僅是我們強大的亞洲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憑藉環球網路服務客戶的重要一環。我們希望通過此交易加大投入並進一步深耕內地市場。」
野村中國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唐聖波此前對媒體表示:對於已經進入中國的外資而言,他們希望獲得更多的控股權,甚至是100%控股,「在監管強調『同等對待』背景下,對外資公司是一個機遇,很多外資都想辦法把握這樣的機遇」。
滙豐人壽本身質量如何?公司2019年剛剛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年報顯示,滙豐人壽報告期內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8.24億元,同比增長了28%;凈利潤0.15億元,而2018年是凈虧損2.06億元。該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25.58%,超過監管要求的100%水平。
滙豐保險環球行政總裁張博思表示:「中國有望在未來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增持壽險合資公司股份體現了我們持續投資內地市場的堅定承諾。依託集團的國際服務優勢以及強大的數字化與財富管理能力,由滙豐全資控股的壽險子公司將顯著提高我們在內地的業務規模,並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拓寬產品範圍,以滿足內地客戶快速增長的保障、健康以及財富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