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金融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

加拿大宏利 2018 年第三季錄得收入淨額 16 億加元,核心盈利 15 億加元,旗下亞洲及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均錄得穩健增長。

加拿大多倫多 – 宏利今天宣布 2018 年第三季錄得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爲 15.73 億加元,每股普通股攤薄盈利為 0.77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回報率為 15.1%;而 2017 年第三季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則爲 11.05 億加元,每股普通股攤薄盈利為 0.54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回報率為10.8%。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增長 4.68 億加元,主要反映核心盈利錄得 4.54 億加元的增幅,這由於期內業務錄得增長,索償經驗改善,以及 2017 年第三季導致 1.30 億加元淨撥備的兩個項目不再出現。

2018 年第三季宏利錄得 15.39 億加元的核心盈利,每股普通股攤薄核心盈利為 0.75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核心回報率 1為 14.8%;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 10.85 億加元的核心盈利,每股普通股攤薄核心盈利為 0.53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核心回報率為 10.6%。

2018 年年初至今錄得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爲 42.07 億加元,每股普通股攤薄盈利為 2.05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回報率為 13.9%;而 2017 年同期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則爲 37.10 億加元,每股普通股攤薄盈利為 1.81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回報率為 12.3%。2018 年年初至今錄得 42.73 億加元的核心盈利,每股普通股攤薄核心盈利為 2.09 加元,普通股股東資金核心回報率為 14.1%;而 2017 年同期則錄得 33.60 億加元的核心盈利,每股普通股攤薄核心盈利為1.63 加元,而普通股股東資金核心回報率為 11.1%。

宏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瑞宏表示:「季內公司錄得另一季度的強勁核心盈利及收入淨額,兩者均較去年同期錄得雙位數字的增長。我們在提升旗下舊有業務的資本效益方面亦取得了穩健進展,最近公布的三項交易預期可釋出逾 10 億加元的資本 。」

高先生續說:「我們致力推動業務變革,並善用科技為客戶帶來卓越的服務體驗。季內我們推出了一個以目標為本的整合投資方案,率先運用先進的數據分析以及動態的負債導向投資,幫助加拿大零售客戶更有信心地籌劃未來退休生活。我們在加拿大亦採用機械人技術處理了第一百萬筆交易。」

宏利首席財務官韋寧頓表示:「季內亞洲的新造業務價值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29%,我們在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錄得另一季度的正數淨流入,而我們的開支效益措施亦惠及公司盈利,開支增長速度更跌至歷史水平的一半。」

韋先生續說:「我們樂見公司的資本水平及強勁的業務動力,而正如早前所公布,董事會已批淮調高股息 14%。」

盈利能力

2018 年第三季錄得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爲 15.73 億加元,較 2017 年第三季所錄得的 11.05 億加元增長 4.68 億加元

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錄得增長,主要受惠於核心盈利的 4.54 億加元增幅。其他因素包括核心盈利以外的投資相關經驗收益錄得增長,以及我們對美國稅務改革的相關影響所作估算獲得正面調整,但針對市場直接影響所作之撥備,精算方法及假設的年度檢討,以及為提升旗下舊有業務的資本效率而進行的再保險交易所帶來的影響,則抵銷了上述大部分增長。

2018 年第三季宏利錄得 15.39 億加元的核心盈利,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4.54 億加元或 39%

核心盈利的增長,反映就 2017 年第三季的特別項目所作出的 1.30 億加元淨撥備(在財產及意外險業務方面錄得 2.40 億加元撥備,涉及稅項的收益則錄得 1.10 億加元)在 2018 年第三季不再出現。餘下的 3.24 億加元之核心盈利增長,主要由於保單持有人經驗有所改善;美國稅率回落帶來影響;開支效益有所提升;亞洲及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均錄得增長。2018 年第三季的核心盈利包括就保險及年金保單持有人經驗所錄得的 1,900 萬加元稅後淨收益(稅前淨收益則為 3,400 萬加元),而 2017 年第三季這方面則錄得 4,900 萬加元的稅後撥備(稅前撥備則為6,900 萬加元)。

2018 年第三季普通股股東資金回報率錄得 15.1%,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 10.8%;2018 年第三季普通股股東資金核心回報率錄得 14.8%,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 10.6%

季內普通股股東資金回報率及普通股股東資金核心回報率高於 2017 年第三季的水平,主要反映上文所述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及核心盈利均錄得增長。

2018 年第三季錄得 4.12 億加元的投資相關經驗收益,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 1.11 億加元的收益

2018 年第三季所錄得的 4.12 億加元投資相關經驗收益,主要反映另類長期資產錄得高於預期的回報(包括公允價值的變動),定息再投資活動對衡量保單負債的利好影響,以及信貸經驗穩健。根據我們對核心盈利的定義,我們將 1.00 億加元的投資相關經驗收益納入 2018 年第三季及 2017 年第三季的核心盈利內。(請參閱《2018 年第三季致股東報告》內的「表現與非公認會計準則之財務衡量」一節)

2018 年第三季錄得涉及市場直接影響的 2.77 億加元撥備,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 4,700 萬加元收益

2018 年第三季所錄得的撥備,主要由於企業息差收窄及幾個細小項目所致,當中以可供銷售債券的沽售錄得虧損、掉期息差擴闊、日本孳息曲線變斜的影響相對較大。有關精算方法及假設的年度檢討錄得 5,100 萬加元的稅後淨撥備,我們已完成有關精算方法及假設的年度檢討,並就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錄得 5,100 萬加元的淨撥備,這符合先前所披露的估算幅度。季內公司就保單持有人經驗加強了儲備,並就投資假設的檢討及其他更新錄得有利的淨影響。(請參閱《2018 年第三季致股東報告》內的「精算方法及假設」一節)

2018 年第三季的開支效益比率 錄得 49.5%,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 57.1%

納入核心盈利的一般開支增長 4%,稅前核心盈利增長 41%,帶動開支效益比率改善 7.6 個百分點。

保險業務的增長

2018 年第三季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 1錄得 14 億加元,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8%受日本、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增長所帶動,季內亞洲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13%。相對於最近幾個季度,季內增幅主要由於在日本成功推出了一款由企業持有的壽險定期產品。加拿大方面,季內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較 2017 年第三季下降 14%。最近推出的個人保險分紅產品(Manulife Par)帶動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增長 18%,但大額個案市場的變動導致團體保險業務的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回落,則完全抵銷了上述升幅。季內美國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14%,這由於指數型萬用壽險產品推行了多項提升產品的措施。

2018 年第三季新造業務價值 3錄得 4.52 億加元,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31%

季內各業務部的保險業務均錄得強勁增長,帶動新造業務價值上升。季內亞洲新造業務價值較2017 年第三季增長 29%至 3.82 億加元,這受惠於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的增長、業務組合的提升以及規模效益。季內加拿大新造業務價值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27%,這主要由於最近推出的 Manulife Par 產品錄得較高的個人保險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以及 2017 年第三季曾推
出多項訂價措施以提升邊際利潤。美國方面,季內新造業務價值較 2017 年第三季增長 72%,反映年度化保費等值銷售額上升,以及產品組合的利好影響。

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的增長

2018 年第三季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錄得 271 億加元的總流入 ,較 2017 年第三季下跌 3%

跌幅主要由於中國內地的零售貨幣市場基金的總流入有所回落,但季內達成一項總值 12 億加元的機構投資者美國房產委託管理合同,以及北美退休業務的新計劃存款錄得增長,則抵銷了上述部分影響。

2018 年第三季的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錄得 4 億加元的淨流入 ,而 2017 年第三季則錄得42 億加元的淨流入

季內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錄得 4 億加元的淨流入,主要受惠於亞洲及美國的正數淨流入。季內淨流入低於 2017 年第三季的水平,這主要由於北美零售業務的贖回率上升,以及加拿大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兩項總值 10 億加元的大額債券委託管理合同均獲贖回所致。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所管理和提供行政管理的資產總值 1錄得 6,440 億加元,較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水平增長 4%。

2018 年第三季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所管理和提供行政管理的資產總值,較截至 2017 年 12 月31 日的水平增長 4%,這主要由於年初至今錄得 105 億加元的正數淨流入;並較截至 2017 年 9月 30 日的水平增長 7%,這由於季內錄得正數的淨流入以及投資表現造好。

公司的整體增長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公司所管理和提供行政管理的資產總值錄得 11,000 億加元,較截至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水平增長 2%
期內公司所管理和提供行政管理的資產總值,較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水平增長 2%,這由於持續錄得客戶淨流入;並較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的水平增長 5%,這由於季內投資回報造好,並持續錄得客戶淨流入。

財政實力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宏利人壽保險公司的「壽險資本充裕測試」(LICAT)比率為134%,而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比率則為 132%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的 LICAT 比率,較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比率增長兩個百分點,這由於盈利造好,以及資產組合內另類長期資產的比重下降,但利率及企業息差波動的影響,則抵銷了上述部分影響。

達成多項再保險協議以提升舊有業務的資本效率

季內我們分別就美國舊有個人給付年金業務(在獲得監管機構批淮的前提下,涉及紐約業務的有關部分將另行完成交易)、加拿大的部分舊有萬用壽險保單的死亡及失效風險達成再保險協議。此外,公司在 2018 年第四季亦就美國舊有團體給付年金業務(在獲得監管機構批淮的前提下,涉及紐約業務的有關部分將另行完成交易)達成再保險協議。總括而言,這些再保險協議
預期可釋出合共逾 10 億加元的資本(2018 年第三季釋出 3,500 萬加元的資本,2018 年第四季預期可釋出 5.85 億加元的資本,而當我們對美國資產組合作出進一步的交易後調整,預期將可於未來十二個月進一步釋出 4.70 億加元的資本)。這標誌公司在 2022 年前釋出 50 億加元資本方面取得巨大進展。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宏利的財務槓桿比率為 29.2%,而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財務槓桿比率則為 29.4%

期內財務槓桿比率按季回落,反映保留盈利的增長完全抵銷加元轉強的影響。

業務表現

由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公司以「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部」作為主要的彙報分類之一,此舉反映宏利作出組織架構方面的變動以進一步配合公司的策略重點,並更專註旗下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和規模效益。

以下是公司所採用的彙報分類:

  • 亞洲業務部 – 在亞洲提供保險產品及以保險為主的財富累積產品。
  • 加拿大業務部 – 在加拿大提供保險產品、以保險為主的財富累積產品以及銀行服務。
  • 美國業務部 – 在美國提供壽險產品,並為有效長期護理產品及以保險為主的財富累積產品提供管理服務。
  • 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部 – 為全球零售、退休及機構客戶提供以收費模式為主、不附帶或甚少附帶保證的財富管理方案。
  • 企業及其他業務部 – 涵蓋「支持資本的資產」之投資表現,但扣除劃歸營運範疇的款項;

公司總部就股東活動所承擔的開支(未劃歸營運範疇的開支);融資成本;公司旗下財產及意外再保險業務;以及延伸再保險業務。以往在企業及其他業務部的分類下,我們彙報更新精算方法及假設所帶來之影響,現在這已改為在營運範疇下予以彙報。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8-09-17
下一篇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