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香港保險公司開始GN16政策以來,各家香港保險公司紛紛降低了收益預期,在這個時期,香港富通保險推出了一款名為傳家寶的儲蓄保障計劃,裡面的收益率高的離譜,以前我們的文章介紹過:富通保險:年收益率達到5.9%的「盛世」壽險計劃 ,而到近期,富通保險公司又推出了自己的重疾險,號稱秒殺目前香港保險市場上各家保險公司重疾險計劃,那麼這家富通保險公司到底是什麼來歷,敢如此的激進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好好聊聊。
一句話總結:被九鼎集團收購後的富通保險,繼承了九鼎激進的市場風格。當然也可以看看這篇:九鼎?香港富通保險?這些您應該了解一下
富通保險好不好?
最近,香港富通保險推出最新的「守護168」重疾險計劃,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單純從產品特性與保費的角度來看,「守護168」應該算得上是目前香港與內地保險市場上性價比最高的重疾險產品,其保費價格介於友邦「加裕倍安保(加強版)」和宏利「活耀人生」之間,但其產品特性綜合了目前香港與內地重疾產品的諸多優點,包括:
- 保障168種疾病和先天疾病(沿襲友邦SEU);
- 最多3次癌症賠償,保障癌症複發持續(沿襲友邦PEP),新癌症僅一年等候期(創新);
- 最多2次中風、心臟病賠償(沿襲宏利MBC);
- 12種呼吸系統疾病額外60%保額(創新,專門針對內地客戶);
- 保障還原利益,最多還原60%保額(沿襲保誠CIR2);
- 非嚴格意義上的輕症保費豁免(沿襲內地重疾險)。
早在這之前,富通的「盛世·傳家寶」儲蓄計劃(一款類似於雋升、充裕未來的高預期、低保證收益長期儲蓄),也已經通過一些第三方理財公司在內地迅速傳開,很多朋友在後台向科普君諮詢這款產品。
面對富通的這兩個「爆款產品」,今天的文章,我想從富通保險背後的控股公司——九鼎集團,來給對這兩款產品有興趣的各位稍稍提個醒。
富通保險背景
如果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富通保險」,出現的是以下內容:
然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百度百科」中有關於「富通保險」的介紹,是已經過時多年的「舊信息」。但是,此詞條卻使用了富通保險被九鼎集團收購後的新Logo,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詞條並非是一直沒有更新,而是利益相關方「有意而為之」。
富通集團(英文名Fortis)曾是比利時最大的保險集團,但因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現金流嚴重不足以致其在荷蘭的業務被國有化。2008年10月,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富通集團比利時及盧森堡的銀行及保險業務被售予法國巴黎銀行,富通集團只餘下富通保險業務。2010年,富通的英文名稱由Fortis變更為Ageas,但中文名稱卻保持不變,仍叫富通(有部分業內人士為了將比利時的Ageas與香港的富通保險加以區分,將Ageas翻譯為「富傑保險」),其亞洲保險公司同時更名為Ageas Asia Holdings Limited。
2015年9月1日,中國私募基金九鼎投資以107億港元收購富通香港100%股權。2016年9月,富通保險正式易名為FT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為富通保險有限公司。
目前,香港的這家「富通保險」(英文名FTLife Insurance),已經是九鼎集團下的一家全資保險子公司,與原來比利時的那家「富通保險」(英文名曾經為Fortis,現在為Ageas),除了中文翻譯相同以外,沒有任何關聯之處。
值得指出的是,「富通保險」並非像「百度百科」或其官方網站上寫的那樣,是「香港最大的壽險公司之一」。根據香港保監局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香港壽險市場數據,富通保險的新造業務保費收入為5.7億港元,位列香港壽險市場第17位,市場份額僅為0.7%。
2017年上半年香港壽險業新造業務
總保費收入排名(單位:億港元)
激進的「九鼎集團」
2010年註冊的北京同創九鼎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即如今的「九鼎集團」),主營業務是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法人代表是從證監會離職「下海」的傳奇式人物吳剛。在吳剛的帶領下,九鼎開始在資本市場上嶄露頭角。2014年4月,九鼎投資獲批掛牌新三板,開始了其又一輪的「野蠻生長」,成為新三板最大的金融類掛牌公司。2015年5月,「九鼎集團」借殼「中江地產」上市,引來證監會質疑,對九鼎投資發出非公開發行審查反饋,遂於2015年6月在新三板停牌至今。
對私募和新三板比較熟悉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九鼎投資」在行業內是出了名的激進,相關文章在網路上比比皆是:
為了湊齊全牌照成為一家金融控股集團,九鼎不斷用高息進行融資、借款,集團負債不斷增長,兩年半時間負債從5.8億增至325億(截至2017年3月)。2017年初,九鼎集團宣布,其2015年8月通過私募募集到的100億資金中,將有73億將用來償還債務與利息。
2016年中報顯示,九鼎集團的短期借款61億元,長期借款100億元。這些借款的利率並不低,中報顯示公司向中信證券借款17億元,借款利息6.5%;向重慶信託借款10億元,利息7.9%。
僅在2016年上半年,九鼎集團的利息支出達到2.5億元,這個數字超過絕大多數新三板企業2016年全年的凈利潤,甚至能超過絕大多數新三板企業2016年的收入。
可以說,九鼎收購香港「富通保險」的107億港元資金,絕大部分是以高息為代價「借」來的。九鼎集團在2016年的中報中也承認:收購香港富通保險使用了銀行貸款,導致負債增加。
如此高的負債水平與利息償還壓力,使九鼎與富通的經營承受著怎樣的風險,我想任何一位有金融知識背景的朋友都應該能感覺得出。
富通保險——沿用九鼎的激進風格
停牌至今的九鼎集團為何如此執著於富通保險?這是因為,作為一家金控集團,掌控一家能大規模提供低成本資金的金融機構至關重要。這是整個金控集團的基石,可以為集團提供彈藥,而這個理想的金融機構,就是保險公司。
根據香港富通保險歷年的保費收入數據推測,即便在不對富通做整合的情況下,九鼎集團每年可以在香港富通保險「搜刮」200億元浮存金用於投資。
實際上,當前,九鼎的日子並不好過,也正是其需要「彈藥」支持的時期。2015年12月,證監會叫停私募管理機構在新三板的掛牌和融資,此後於2016年5月又新增頒布了「私募八條」。在2015年完成100億資金募集後,九鼎系幾筆大規模融資均無疾而終。去年9月,已歷時一年的九鼎集團旗下九鼎投資百億融資縮水,募資規模從不超過120億元巨幅縮至不超過15億元。而就在事件發生前一個月,號稱「新三板史上最大融資計劃」的九信資產300億元重大資產重組宣告失敗。此外,九州證券300億-500億的增資擴股方案到今年2月才有進展。
富通保險2017年所推出的這兩個「爆款」保險計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快速擴張市場保費規模,用較快的速度為九鼎集團輸送「彈藥」。仔細來看這兩個保險計劃,皆沿用了九鼎集團「激進」的風格:
- 「盛世·傳家寶」儲蓄計劃:雖然預期收益較市面同類型產品略高,但收益均為預期收益,實際上並不會對公司造成實質壓力(大不了實現率不達標就是)。但此產品的傭金,比市場上同類產品要高3%-5%個點(這將是公司額外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第三方機構都在向客戶推薦此產品的主要原因(就此事,科普君也想多說一句,千萬別覺得中介公司手裡的保險產品多、種類全,就一定會給客戶公平、客觀地推薦各類產品中最優的產品,買保險還是要看人)。
- 「守護168」重疾險計劃:此產品特性鮮明,保障全面,主要是採用了美國再RGA的產品創新思路。然而,根據科普君所得到的消息,富通目前在這款重疾險上面所配置的權益類資產佔比高達70%,是我見過目前市場上所有重疾產品中權益類資產配比最高的(沒有之一)。權益類資產配比高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可以使用很高的產品定價利率,從而折算出很低的保費價格。但是,這種激進的定價方法,對於產品的經營風險巨大,如果公司的投資收益無法穩定達到產品的定價利率水平,則很容易出現「利差損」,有可能對公司的生存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富通保險評價
從目前市場所了解到的信息來看,九鼎集團控制下的富通保險,其現階段所採取的激進市場策略,無一不是以九鼎集團當前一些短期資本運作為目的,而並非是從消費者的長遠角度來考量。這一點,與內地如安邦、恆大、前海等資本運作型保險公司,並無本質區別。
從短期來看,一家大型的保險公司或許並不會「轟然倒地」,但從長遠來看,我只想說,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認為一家保險公司沒有破產的風險,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
香港保險業發展了上百年,曾經也經歷過混亂無序的競爭時期,但是到了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完全靠「行業自律」來發展的行業。同類型的保險產品,香港保險對比內地保險能有更加便宜的價格,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香港保險監管部門對於產品開發、定價沒有像內地保監那樣制定很多條條框框,從而給了保險公司更靈活的定價能力。全世界各大老牌保險公司,均在香港保險市場上,遵守著應有的遊戲規則,把持著自己的底限。
不過,一些激進中資資本的加入,似乎正在打破這個已經持續了很久的「生態平衡」。在香港保險這種寬鬆的監管方式下,對香港保險業絕非好事,對一些激進公司的消費者也絕非好事。
面對如此競爭加劇、利潤受到擠壓的市場環境,以及香港保險受內地「關閘」影響所帶來的新造保費收入下降,已經可以感覺出,部分中小型規模的港資與外資保險公司,已經不再看好香港保險業,紛紛開始將資金撤離,尤其是在有很多中資資本願意以很高溢價來接手的現在。2016年5月,九鼎以107億港元收購富通保險;2016年6月,泰禾以2016億港元收購大新人壽;2017年3月,中國先鋒控股71億港元收購香港人壽;2017年8月,雲鋒金融以131億港元收購美國萬通;2017年9月,法國安盛出售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估值約5億美元,據傳競價者多數為中資企業;隨後還有哪些公司將被中資資本收購,目前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