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儲蓄型保險計劃一直是內地客戶最愛之一,而香港友邦保險集團是亞太地區最大獨立上市人壽保險集團(世界第二大),也是恒生指數唯一一支行業股!植根亞太市場超過90年歷史,一直為亞洲地區保險業一哥,連續50年成為香港地區盈利能力最佳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直接決定公司分紅)。從2015年推出充裕未來1至2018年1月已經推出第三代,第三代充裕未來3略微提高了長期回報率,是香港市場主流公司中最高回報的儲蓄產品,成為儲蓄產品中的分紅王。
【充裕未來3】五大優勢
1、長期穩健增值,適合長期資產配置,回報率好於買房收租2% VS 5%以上;
2、友邦保險委派專業團隊做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分散且投資穩健,獨特的分紅派息方式,歷史回報穩定性高;
3、美元資產配置,分散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
4、短至5年供款,每年領取大額的年金,保障將來現金流需求;
5、增加了更換受保人的選項以及身故信託計劃;
【充裕未來3】最大看點點
1、更改受保人特性
「充裕未來3」最大的變化是加入了更改受保人的獨有特性!由第一個保單年度終結時起,持有人可以申請更改受保人,而且是最多兩次!這突破了傳統分紅儲蓄壽險不能更改受保人的限制,真正的可以讓保單不停延續3代人。
值得注意的是,更改受保人一經作實,則不能還原。假設在第一次更改受保人後,持有人希望將受保人由新受保人還原至原有受保人,需按程序重新申請。一經批核後,將被視為更改了受保人兩次及不能再申請更改受保人。若該新受保人的總每年保費不超過指定的保費限額,該新申請則毋須健康審查。申請本選項時,新受保人之年齡必須為15日至60歲。
如果目前受保人是自己,年紀大時轉給孩子,等孩子大的時候受保人轉成孫子也可以順利實現。
一旦受保人更改獲得接納,所有附加契約將自動終止(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約(如有)除外,若新受保人在申請本選項時之年齡為15日至17歲,此附加契約將繼續生效而其保費或會根據任何不同之保障年期有所調整)。
2、【充裕未來3】長期回報更高
除了短期回報比【充裕未來2】略低外,長期回報會更加高,充裕未來美元儲蓄本來就是作為長期投資的美元資產配置,長期回報高會更受到歡迎。
預期收益總額=A+B+C.
- 充裕未來2從保單第2年就有保證現金價值,充裕未來3則是從保單第3年才開始有;保證現金價值,保單前15年充裕未來2值高於充裕未來3,從第15年開始充裕未來2和充裕未來3的保證現金價值一致;
- 復歸紅利,充裕未來2在保單前61年都是高於充裕未來3,從保單62年開始,充裕未來3高於充裕未來2,但是即使到保單第100年,高出部分有限;
- 終期分紅,從保單第5年開始,充裕未來3幾乎全面高於充裕未來2,比較詭異的是在保單第20年時充裕未來3低於充裕未來2,而且僅有這一年。
- 總額(A+B+C),在保單前25年,充裕未來2高於充裕未來3,從保單第26年開始,充裕未來3全面高於充裕未來2。
- 對於特別長期的預期回報,充裕未來3更好;對於25年以內的預期回報,充裕未來2更好。
【充裕未來3】和【充裕未來2】的預期收益率比較
同等市場情況比較:若每年投入10萬美元,繳付年期為5年,那麼保誠【雋X】、友邦【充裕未來2】、友邦【充裕未來3】、宏利【宏X】4份計劃的收益如下:
友邦【充裕未來3】收益率略高於保誠【雋X】、友邦【充裕未來2】、宏利【宏x】等香港暢銷儲蓄險產品。
充裕未來3案例分析
1、教育金提取案例
以0歲寶寶為投保人,每年存2.5萬美金,存5年,一共存12.5萬美金。案例分析如下:
在孩子18—21歲時每年提取5萬美金作為大學的教育金。共計提取20萬美金,提取完賬戶中剩餘價值約為9.8萬美金,可以選擇將賬戶中的剩餘價值全部取出,也可以選擇讓剩餘資金繼續在賬戶中複利滾存。
若選擇讓賬戶中的剩餘資金繼續在賬戶中複利滾存,那麼在孩子30歲時賬戶中總現金價值複利生息為18.5萬美金,可以將其全部取出作為孩子的創業金使用。
兩次提取計劃共計提取38.5萬美金,相當於已交保費的3倍之多。
2、置「房」收「租」舉例
很多父母會早早的為孩子買房,孩子小的時候收租,孩子大了又可以做為婚房,真是一舉兩得。但現實中經常遇到很多問題,比如等孩子長大後發現這套房子離公司太遠、孩子不喜歡房子的裝修風格要求重新裝修、房子不夠大、想要賣掉遲遲賣不出去、再買房還要交房產稅等等。
如果拿500萬人民幣出來買一套「房」,從第10年開始收45萬/年租金,既不用擔心收不到租,又不用擔心裝修會老化,更不用擔心房子產權問題,還不用交房產稅、物業費、維修費,不但可以收一輩子「豪宅」的租,「房子」的價值還在一直漲,扣除每年收租45萬後,30年後「房子」已經從當初的500萬漲到700多萬,不但「房價」持續上漲,還可隨時「賣房」提取現金。
第11年開始每年提取7萬美金,一直提取到100歲,共提取89年,總共可以提取623萬美金;可以選擇將賬戶中的剩餘價值全部取出,也可以選擇讓剩餘資金繼續在賬戶中複利滾存。此時賬戶中還有剩餘價值1648萬美金,可以作為財富傳承給下一代。那麼該賬戶現金價值共計2271萬美金,相當於已交保費的28倍之多。
3、養老金提取舉例
假設30歲女士,每年存1萬美金,僅需存5年,共存5萬美金。(保費金額由人,此處僅為舉例,根據自己未來養老金的需求調整投資金額)
選擇在60歲時開始每年提取1萬美金作為養老金,一直提取到80歲,共提取了21年,總共可以提取21萬美金,此時賬戶中還有剩餘價值100萬美金,可以作為財富傳承給下一代,那麼該賬戶現金價值共計136萬美金,相當於已交保費的27倍之多。
4、富足三代儲蓄
假設30歲男士以0歲兒子作為受保人,每年存10萬美金,僅需存5年,共存50萬美金。(保費金額由人,此處僅為舉例,根據自己需求調整投資金額)
子女教育金:在孩子18—21歲時每年提取6萬美金作為大學的教育金。共計提取24萬美金,提取完賬戶中剩餘價值約為101萬美金,可以選擇將賬戶中的剩餘價值全部取出,也可以選擇讓剩餘資金繼續在賬戶中複利滾存。
個人養老金:若選擇讓賬戶中的剩餘資金繼續在賬戶中複利滾存,且每年繼續提取10萬-15萬美元作為自己的養老金,從第30年到50年(自己60歲-80歲)總共提取265萬美元養老金;第50個年度即80歲,戶口還有251萬美元,可以一次性提取,也可以繼續滾存作為孩子的養老金。
子女養老金:若選擇讓賬戶中的剩餘資金繼續在賬戶中複利滾存,且每年繼續提取20萬-25萬美元作為子女的養老金,第60個年度(孩子60歲)開始到第80個年度(孩子80歲),總共提取475萬美金作為子女的養老金,在子女80歲時候,戶口結餘還有843萬美元。
財富傳承第三代:總共提取子女教育基金24萬美元,自己養老金265萬美元,子女養老金475萬美元,共計提取764萬美元;最後還有843萬美元一次過給第三代,總共提取1607萬美元,相當於已交保費的32倍之多。
1.為什麼香港的分紅儲蓄產品經常要調整收益率?
由於市場競爭的需要,香港保監會監管的要求,市場環境的變換,儲蓄分紅的收益率調整過去5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的調整。
第一個階段:各大保險公司軍備競賽從保誠的雋升產品開始,到大都X的耀X登峰至極,各家保險公司都在不斷向上調整收益率複利達到近7%,這個給保險公司投資部增加了非常高的難度和客戶收益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某些公司過去連續幾年賣出那麼多高預期收益產品,投資很難做到只能對於已經買了的客戶下調收益率,狠狠的打臉,具體哪家公司可以私下聯繫溝通。
第二階段:2017年初香港保監會加強對保險的銷售監管,出台了GN16 《承保長期保險業務指引》,要求在保單計劃書中公開紅利實現率。很多公司就慫了,預期收益率便開始下調,慢慢回歸理性至長期複利5-6%。客戶朋友們在投保時一定要看公司產品的回報實現率,很多儲蓄產品都是新出的2-3年還沒有預期回報率出來,只能參考公司過去同類別產品的預期實現率。
第三階段:根據市場環境和公司投資實力給出合理的預期回報率,提高預期收益率來增加銷售已經變得沒有意義,畢竟這個會對未來的分紅實現率帶來隱患,對於大公司且歷史記錄非常卓越的公司來講,沒有必要通過略微提升分紅實現率來促進銷售,所以這回【充裕未來3】長期回報率的提升體現了公司對產品的信心。
2. 為什麼要買保險公司的儲蓄分紅險?
(1):財富托底的需要:只要錢存保險公司至少長期來看是保本還有利息的,還能長期抗通脹。目前買儲蓄險的客戶,一定是有經濟實力去支付未來幾年保費的,但是長遠看20年30年後是不是經濟實力一定好呢?這個有小概率不一定更好, 當自己家庭出現最糟糕的情況下,至少目前存的這筆錢對那個時候是雪中送炭。
(2):長期資產配置的需要:保險公司的優勢就在於長期,目前很多地方需要花錢,將來比如孩子讀書自己退休也一定是需要花錢的,現在還有賺錢能力和投資能力,把部分錢存著為將來做打算,畢竟至少年輕還能以時間換空間去獲得回報,而不用通過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去博,炒股票90%以上人是虧損的。
(3):穩定收益的需要:穩定的派息,複利回報。通過保險致富是不可能的,因為回報率有限,但是通過保險獲得比通脹略高的收益率還是可以的,只要時間夠長期,複利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
3. 為什麼內地客戶捨近求遠來香港買儲蓄分紅保險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3個配置保險的主要因素外,配置香港保險還有多一個因素是海外資產配置和美元資產配置的需要。
隨著內地中產階級的崛起和高凈值客戶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客戶會選擇做海外投資比如海外房產、股票和儲蓄分紅保險,相對於房產和股票,儲蓄分紅保險更加便捷且有保證,收益率更加穩定。
具體原因還要從香港和內地保險公司的產品定價、監管差異和投資組合配置說起。
(1) 產品定價監管:內地分紅產品的定價是一定有預定利率的要求比如2.5%到3%,而香港分紅產品沒有這個要求。當要達到保證2.5%-3%時,保險公司投資方向必定是以債券為主,把保證部分先穩住,這樣也限制的整體的預期回報,所以香港預期回報高些是不是可以理解?
(2)投資組合期限的差別:內地保險定價特別是前期的保證成分比香港的高,因為在投資時候,內地根本沒有太多的長期項目、長期債券可投,內地超過30年的企業就非常少,哪有那麼多20-30年期的企業債券可投,長期國債也都出來很快被搶光。
內地保險公司長期的資產配置存在資產荒,即便有些公司可以配置長期的基建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畢竟特別有限。所以內地保險公司很難通過提高整個資產組合的久期來提高預期收益。
(3)投資組合分布的差別:內地保險公司的投資要求是90%投資在國內市場,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投資海外,但整體比例大約在5%,過去幾年美股的牛市、這兩年港股的牛市,內地保險公司都享受不到。
最重點的是投資組合不夠分散,且集中國內,會有系統性風險。
(4)內地保險公司往海外投資且內地土豪公司也來買香港保險公司:內地保險公司積極的尋找海外投資機會來分散投資風險,並且國內很多公司和土豪來香港購買保險公司,比如九鼎買了富通、馬雲買了Mass Mutual, 泰禾集團買了大新人壽。這些實例更能凸顯香港保險的優勢。
4. 目前預期回報率靠譜嗎?非保證部分能否實現呢?實現不了有什麼懲罰?
保險公司在推出新產品時,一定是會評估投資環境和歷史的投資經驗來設定一個投資收益率假設。理論上來講,如果公司給出了這個預期收益率,那麼公司是通過非常多的精算假設去推演投資情景。雖然非保證回報只是預期,然而在目前分紅保險複利5%左右的長期回報下,居於目前長期債券回報也是5-8%的回報,且長期情況下藍籌股票的投資回報率還是高於債券的,這個預期回報率還是比較靠譜的。
此外,香港的保監局既然拿出了魄力,強制要求香港所有保險公司公布最近五年的分紅實現率,一方面是要保障客戶的權益,督促保險公司達成消費者對預期收益率的合理期望,另一方面也凸顯其對香港保險公司對於分紅實現率充滿信心。
內地客戶對於香港保險的信心也是主要體現在香港保險更加成熟和香港法律更注重契約精神,很多大公司通過幾十年的積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在客戶心中的口碑,如果預期實現不了或者有差別太大,那麼客戶將對這間保險公司失去信心,用腳投票選擇其他公司。所以在GN16要求公布收益率後,有些公司因為分紅實現率達不到,銷售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5. 大公司和歷史記錄好的公司有多重要?
買保險本身就是為了資金安全有保障,大公司規模龐大,投資選擇和分散性方面可以更加靈活,比如一棟收租特別穩定的寫字樓200億,一般一年就幾十億保費規模的公司就沒有這個實力去配置。
此外規模優勢,資產規模龐大的公司的投資部需要的人員也不見得比一般中小型保險公司需要的多,大型公司代理人規模更加龐大,每次新產品收到的保費規模更多,更便於分散性投資。歷史分紅記錄好的保險公司顯示了這些公司對自己品牌的重視和對客戶的承諾履行度,一定要選擇有信譽度的歷史分紅做的好的保險公司,比如國壽海外、友邦、富衛等公司的分紅實現率更是全面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