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關香港保險中的重疾險保障範圍裡面有一款帕金森症,大家或許注意到,但是有關這個重症的詳細解釋,也許就不一定清楚,我們查詢了相關解釋,現分享如下:
維基百科是這樣說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它的癥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癥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痴呆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和焦慮症。其它可能伴隨的癥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緒問題。帕金森病帶來的主要運動癥狀合稱為帕金森綜合征。
帕金森病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較可能得到此病,暴露於特定農藥、曾有頭部外傷者風險也比較高;但有吸煙習慣、常喝咖啡或茶者風險較低。帕金森病主要的運動癥狀導因於中腦黑質細胞死亡,使患者相關腦區的多巴胺不足。細胞死亡的原因目前了解很少,但已知和神經元蛋白質組成路易氏體的過程有關。典型的帕金森病主要靠癥狀診斷,神經成像也能協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帕金森病目前無法治癒,初期癥狀常用L-多巴治療,當L-多巴效果降低後則配合使用多巴胺激動劑。隨著病程惡化,神經元將持續流失,因此必須隨之增加藥物劑量,但藥量剛增加時又會產生以不自主抽動為首的異動症副作用。飲食計劃和復健對癥狀改善有些效果。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的腦深層刺激手術,這種手術利用微電極放電以減少運動癥狀。至於非運動相關癥狀的帕金森病(如以睡眠干擾或情緒問題為主的患者)治療效果通常較差。
2015年,全球約有62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並造成11.7萬人死亡。帕金森病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的老人罹患該病.;男性較女性容易得到帕金森病。若患者在小於50歲發病,則稱為早發性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確診後的預期余命約為7-14年。此病以英國醫生詹姆士·帕金森為名,他在1817年發表了《論震顫性麻痹》(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一書,書中首次詳述了帕金森病的相關癥狀,其生日4月11日也定為世界帕金森氏日,社群團體會在此日舉行公眾推廣活動;鬱金香則是帕金森病的象徵符號。一些著名患者的病情提高了大眾對此病的關注,包括演員邁克爾·J·福克斯、奧林匹克自行車手戴維斯·費尼和職業拳擊手穆罕默德·阿里。
友邦香港的最新重疾險,加裕智倍保,也有這個病症的保障條款,讓我們聽聽友邦是怎麼解釋這個保障條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