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險香港向私家醫生髮信規限12種「醫療必須」的住院索償個案惹起爭議。3月7日醫學會會董林哲玄與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醫務官周一岳見面,指對方態度有軟化,再三強調一直尊重醫生的決定。惟林哲玄再接獲醫生投訴,指友邦在病人出院後,要求醫生列出住院期間所用的每劑藥物名稱及價錢,認為要求無理。
林哲玄又提到,今日接獲數字醫生投訴,指友邦要求病人出院後,提交由醫生列出住院期間所用每劑藥物名稱及價錢。他批評,要醫生追查每劑藥物數據,費時失事,加上藥物價錢不是醫生釐定或收取,質疑此舉阻礙病人索償,難以理解有何需要。
友邦列明入院條件
由食物及衛生局前局長、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周一岳擔任醫務總監的友邦香港,早前向私家醫生髮信,指兩年來發現不少報稱為「醫療必須」的索償個案理據不足,病人有不必要入院情況,遂收緊住院索償條件,聲稱僅部分急症或重疾病人才可理賠入院索償。醫學會今日召開記者會,強調醫學界絕不接受保險公司做法,質疑做法等同「教醫生做事」,明言病人須否入院全憑醫生臨床專業判斷,不應由保單制訂,直斥友邦保險公司做法荒謬。
本身是醫學會義務秘書的私人執業外科專科醫生林哲玄表示,根據友邦保險公司信中內容,「醫療必須」裁決權似乎不在醫生,而是在友邦保險公司,又規定醫療程序須除醫院外沒有其它治療途徑,才符合住院要求;友邦保險信中又指大腸鏡、胃鏡及白內障手術如在監察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下進行,都不符住院要求,不可獲賠。
林認為,友邦保險公司只列出12種疾病病人才符合住院要求,做法是過分簡化、毫無參考價值,反諷稱「如果得12種病人先要入院,那醫生都好閑了」,強調病人在手術期間可以出現不可預測的併發症或潛在風險,一旦失救責任就在醫生。
醫學會會長蔡堅更質疑,友邦保險公司做法純粹想控制索償成本,擔心會相繼有其它保險公司效法,市民成最大受害者。他指若有關公司認為有濫用索償機制的情況,大可提出理據,醫委會一定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