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香港(AIA)區域總監誘客瞞病投保

今天香港蘋果日報爆出一大新聞,身為友邦香港(AIA)的某區域總監為誘騙客戶買保險,竟然不向客戶提出健康申報的要求,客戶在2009年-2013年被診斷出肺癌晚期,且在醫院治療,客戶在2012年購買香港友邦的保費融資和重疾險,投保時竟然沒有申報健康問題,今天雙方發生糾紛,請看下面具體報道。

內地近年流行「保單貸款」,即買人壽及儲蓄等保險後,可用保單的現金價值作擔保的貸款,再從銀行或保險公司獲取低息貸款。這些做法慢慢演變,內地更有債主要求債仔用香港買的保單賠償金額還款。在廣州經商的49歲香港人麥先生2012年9月買下5,000萬元保額的「至尊醫療計劃」,以及100萬元保額的「進泰安心保100」危疾人壽保險,再於2014年8月加碼買40萬美金的危疾人壽保險,這三份保單全屬友邦保險(AIA)。麥先生曾向他的生意拍檔秦漢軍借下2,000萬元人民幣,後於2015年1月因從樓梯墮下意外去世,但是死者實際資產所剩無幾,秦漢軍遂決定以第三方的債權人身份向AIA申索,希望以賠償金額當還款。

據悉麥先生是「新香港人」,持有香港身份證,長居廣州做融資生意。秦漢軍於是從廣州追討至香港,並在高院取得許可,從死者的資產中索償2,000萬元,以第三方債權人身份向AIA申索。這時AIA才透露,他們找到麥先生2009至13年期間在廣東省的醫院確診肺癌及七次覆診記錄,由於買保單時並無申報,因此不獲賠償

秦先生及太太在廣州接受本刊記者訪問,二人為此忿忿不平,秦太認為明明死者麥先生買時並無隱瞞:「我最敢肯定就系個表(病歷記錄)度,有人做左手腳!」負責的AIA保險經紀是布曉勤,據知她做很多內地客生意,除了死者麥先生,他的另一生意夥伴梁小姐,亦表示向布曉勤買了與死者同樣的醫療保險。她指買保險過程中沒有細閱條文,只由經紀「打勾」(意指負責填表):「自己只是『篤個名』,全交由經紀填表。」

你不說我不知道,沒問題

不過,究竟是麥先生刻意隱瞞,還是買保險過程中經紀涉及不當銷售,誰是誰非,現在死無對證。記者曾以顧客身份,向該經紀查詢大額醫療及人壽保險事宜,她竟然暗示部份病歷記錄可以「詐睇唔到」。

她稱須如實向她報告身體狀況,有大病一定要告訴她,否則被查出時保險公司有機會拒保,但是解釋完這項原則後,又突然說:「(病歷記錄)羊都要望啦系咪?有啲我可以詐睇唔到,好明顯嘅就唔得咁解。你明我講緊羊㗎啦?」她又表示:「你唔講我唔知,無問題呀,咁你短期一發生(事故),如果人的check到你,佢咪退番原保費,唔保你蘿!」記者追問原保費真的可退回?經紀點頭應聲說:「嗯。」又說:「你唔好講畀我知比較好啲蘿。」

涉事經紀布曉勤是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授權保險代理人兼資深區域總監,並獲表揚為2016年「最傑出區域總監」之一。查冊顯示她現持有三個豪宅物業,分佈在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九龍站凱旋門,以及大角嘴瓏璽,均在2011年購入。

05la8p05

對於上述經紀的說法,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連聲批評:「唔得啦!」他直指經紀稱「當睇唔到」屬蓄意行為,「梗系唔得!」對於經紀指不如實申報病歷最多是不獲賠,並可獲退回保費,羅少雄指是否退回保費,由保險公司最終決定,若投保人隱瞞病歷,一般情況下是無法取回本金,更可能因欺詐保險公司,而須負刑事責任。「你去索償時,萬一保險公司懷疑你系立心去唉保險公司的時候,會第一時間去報案,交畀警方調查。」羅少雄表示如經紀不當推銷保險產品,會被內部處分,視乎個案嚴重性,輕則書面譴責,重則停牌。

本刊向AIA查詢經紀上述行為是否構成誤導,AIA回應稱:「我們有嚴謹的守則,規管財務策劃顧問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專業操守,絕不容忍任何違規行為。若證實有任何違規行為,我們會嚴正處理。」

專家:買大額保險需身體檢查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若投保人隱瞞病歷,一般情況下是無法取回本金,更可能因欺詐保險公司,而須負刑事責任。

秦先生對香港的保險制度大表不解:「我的大陸買一個三、五千蚊的(保險),必須去一個指定的醫院,好詳細咁去左體檢之後,如果系呢個可能會引起醫療事故的,佢唔會賠,其他就會賠,但我就唔知香港是點樣。如果佢有癌症,點解保險公司唔會有一個監督?」與麥先生一樣,向同一經紀買了同樣保險的朋友透露,他們國內人士買保險一般「信朋友」,經紀說能賠就相信能賠。「好多表填,我的都唔知點填,篤個名畀佢,個經紀會幫我搞掂。」就算經紀安排她到香港體檢,她也不明所以,「體檢單我都無攞到,都唔知後來點,就交左上去。」

AIA回覆本刊時表示會視乎保單類別及個別申請需要,要求經紀向客戶索取足夠相關資料及證明文件,以進行審批;並根據客戶所提交的資料,如有需要會要求客戶進一步遞交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體檢報告以作批核。

對於中年或以上人士購買大額保險,羅少雄同意有需要設體檢關卡,「以佢投保醫療5,000萬、人壽100萬等,呢個系比較大的投保額,一般保險公司都需要一個體檢,特別是他的年紀有番咁上下嘅時候,更加有咁嘅需要。」

秦太表示麥先生死因與其癌症無關,AIA理應賠償,「佢從樓上踩錯格,頭先落地,送去醫院死左,系失血性休克,公安出來的結論是意外死亡。話呢個死者騙保唔賠,但是死者死嗰陣時唔系因為生癌而死!」債主一開始索償500萬元,透過律師與AIA幾經周旋,至今AIA答應退還約28萬元本金。為何AIA願意退回本金?羅少雄估計,可能保險公司認為投保人有關行為非刻意或蓄意,故發還投保金額作為一個合理賠償。

保險投訴激增五成

近年不少內地人來港買保險,不僅為了保障人身。羅少雄指出,內地人士貪其既可用來「走資」,又可以保單貸款,極為吸引。不過,中港兩地保險制度不一,加上保險產品本身的條文繁複,經紀想儘快開單,投保人又貪方便、不求甚解,於是買賣草草完成,直至出事時保險拒賠,雙方「口同鼻拗」,保險相關的糾紛個案亦隨之上升。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公布,整體投訴保險經紀的數字,由2016年的843宗增至17年的1,287宗。本刊向AIA查詢近年收到的投訴數字,AIA僅隱晦稱:「閣下所查詢的數字屬公司內部資料,我們不便透露。」

 

本文來自蘋果日報,經授權後發布,本文觀點不代表香港保險資訊網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5)
上一篇 2018-11-03
下一篇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