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關初期每日限額3萬名額 後續穩定增加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2月28日)宣布優化防疫措施《香港宣布放寬防疫措施!除了戴口罩,其他限制基本取消》,並表示儘可能作最大的「人數安排」,意味通關初期設有配額。

2022123009111679
特區政府記者發布會

據《星島日報》引述接近港府消息人士透露,通關初期香港往內地配額暫定每日3萬人。

開放所有口岸

李家超指,儘可能作最大「人數安排」,是為了做得妥當、暢順、不出亂子,按實際安排靈活調校,在實施第一次的「人數安排」後,觀察一段時間,待運作暢順後再進行第二步的人數安排。

香港主要有9個陸路管制站,當中深圳灣、落馬洲、文錦渡、沙頭角及港珠澳大橋為道路過境通道,另外4個是鐵路過境通道,分別位於羅湖、落馬洲支線、紅磡城際直通車站及西九龍高鐵站,消息人士指,通關時將開放所有口岸。

目前有4個渠道與內地通關,包括空運、船運、鐵路及陸路口岸,其中飛機、船運和鐵路的班次是點對點,可逐步增加,但陸路口岸是香港與內地最大的人流通關方式,在2019年前每日單向可達40至50萬人,口岸有地理限制每分鐘能處理多少人流,在流程和配套在運作要測試是否暢順。

香港海關近日亦表示,各口岸管制站已做好準備,迎接全面通關復常,海關人員正密鑼緊鼓進行關務演練,檢查防疫裝備、校正清關設施等。

放寬但非放棄抗疫

從今天起,香港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只維持口罩令,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在電台節目中強調,當局是按風險評估後作出,強調雖然放寬但非放棄抗疫。

盧寵茂強調,隨著新冠病毒變異以及香港免疫能力提升,情況與三年前在疫情初期已經不同,加上過去六個月的整體抗疫政策及方向,在朝向復常發展下,穩步有序放寬防疫措施,同時平衡抗疫及考慮社會成本和經濟動力,因此認為今次放寬並不突然。

那麼冬季流感活躍期間幾乎取消所有防疫措施,會不會讓疫情出現大幅反彈呢?

2022123009122225
圖片來源自網路

盧寵茂表示,政府會繼續爭取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市民亦不應淡化疫情對醫療系統的影響。同時今年相當有機會出現大型流感爆發,提醒市民在放寬措施後不要掉以輕心,應仍繼續維持做好個人衛生及注意疫情走向。

香港有691萬人已打一針

港府昨晚公布,截至12月27日晚,香港市民合共接種了約2026萬劑新冠疫苗。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的市民約691萬人,當中包括95%的12歲或以上人口。

2022123009100168
數據來源自香港政府網站

衛生署至今共接獲8070宗異常事件報告,占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4%。就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包括120宗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當中沒有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2022123009103757
數據來源自香港政府網站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至今已總結115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1宗未能確立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3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其餘1宗仍待更多資料作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的現象,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並收集數據作評估。

不能讓香港走回頭路

未來與內地開關、大幅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不同界別人士表示歡迎。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認為,新安排除了可讓市民生活復常,亦有助吸引旅客來港,提振本地零售市道,加快香港經濟復甦,香港也毋須完全跟隨內地做法取消入境隔離,可按自己步伐有序復常。

對於政府日後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林健鋒呼籲,若有家人確診,上班人士仍應該主動通報公司;並呼籲僱主盡量為僱員作人性化安排,例如容許有家人確診的員工在家工作,指如勉強密切接觸者上班,或會導致更大經濟損失。

至於兩地通關,林健鋒則指,恢復人員流通不能一步登天,需時準備,並提醒政府加緊和業界溝通,確保香港具備足夠軟體和硬體通關。

立法會議員楊永傑表示,復常和內地通關對香港經濟猶如「迎來春天」,但目前香港確診人數仍徘徊2萬,以及多款藥物再度缺貨,擔心兩地通關加重香港醫療負擔。

楊永傑指,政府須確保有足夠抗疫物資及人手,向確診者派發抗疫物資包,公開包括藥物、口罩及快測存量,亦需要求本地藥廠加大產能,並推進私家醫院及診所參與抗疫工作的角色,儘早規劃公立醫院人手及床位安排,避免再度出現年初逼爆急症室的情況。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放寬的過程中一定會遇上例如兩地通關細節落實、公營醫療負荷、藥物供應等不同挑戰,希望市民都要理解三年間很多政策都停頓,整個社會要團結一致大步走過去,不能讓香港走回頭路。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22-12-13
下一篇 2023-01-05

更多相關內容

  • 最新香港入境政策:香港通關再延長兩個月至12月31日

    最新消息,港府今日發布公告,將《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的有效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從內地入境香港後,必須強制在家居或其他住所接受隔離檢疫14天的「強制檢疫令」,繼續延長至12月31日。 香港宣布單向通…

    2020-09-29
    41.0K
  • 新冠病毒疫情下最新香港內地通關攻略

    最新消息:港府針對內地及其他地區入境限制延期一個月至9月7日 最新香港入境政策:香港內地往返政策解讀(更新至2020年7月22日) 港府宣布內地來港人士的隔離措施延長一個月,直至9月7日 ,本以為7月7日通關在望,不少經常往返深港兩地工作、…

    2020-06-05
    43.3K
  • 最新香港入境政策:這26類人士入境香港可以豁免14天強制隔離!

    根據《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所有到港前的14日期間曾在內地逗留人士,不分國籍和旅遊文件,必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該規例有效期於6月7日屆滿後會延長至下月7日。香港特區政府現時豁免了26類由內地、澳門或台灣抵達香港人士接受強制14天檢疫的安排。

    2020-06-04
    53.6K
  • 疫情好轉 香港放寬入境限制!

    香港本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和,過去一星期每日錄得少於5宗本地確診個案,3月27日和28日,更是連續兩天本地零確診,其餘都是境外輸入,這也是第四波疫情以來香港首次無本地確診個案。 在疫情有所好轉的情況下,港府昨日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和多項入境…

    2021-03-31
    8.8K
  • 最新香港出入境規定 每日6萬人可入境內地

    內地周日(8日)起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恢復有序通關。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周日起首階段重開陸路落馬洲及文錦渡客運口岸,水路有港澳碼頭及中港碼頭,連同疫情期間維持開放的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及機場,通關後共7個口岸供出入境,港人須持48小…

    2023-01-05
    8.8K
  • 林鄭:疫情未受控與內地人員往來條件未成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時表示,在本地疫情未受控之前,中港兩地人員往來條件未成熟,但認為接種疫苗會有幫助,呼籲市民接種疫苗。 林鄭月娥表示,明白持續逾一年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社會及大眾帶來巨大影響,特別是中港兩地人員往來,政府就此…

    2021-03-17
    7.0K
  • 香港昨日增4宗確診!專家:從內地返港免隔離可行

    新冠肺炎疫情未斷,香港今日(10月3日)新增4宗確診個案,包括3宗輸入病例及1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至今累計病例5109宗。 該宗本地個案涉及1名22歲男生,他居於沙田翠嶺山莊二座,就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將軍澳李惠利分校。他於9月29…

    2020-10-04
    8.8K
  • 下個月入境香港,內地港人返回香港將豁免14天隔離!

    今天(10月27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下月起會率先容許內地返回香港的居民豁免14天檢疫安排,落實初期會有一定的限額,期望日後可逐步有序的開放兩地通關,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也於下個月實施。 這對於在內地的香港人事一大好消息,同時縮短兩地隔…

    2020-10-27
    9.6K
  • 內地居民最早5月8日可自由進出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3月31日表示,雖然近期內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大減,多數是輸入個案,但特區政府目前並無計劃放寬相關的整合口岸及強制檢疫措施。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從1月底起,香港關閉了大部分連接內地的口岸,只剩下深圳灣、港珠澳大橋…

    2020-04-01
    2.0K
  • 最新香港入境限制:從全球所有國家入境都需隔離14天

    3月17日,林鄭月娥宣布,今日內將向全球各國發出紅色外游警示(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除外),並在3月19日起加強入境管控措施。 特首面向傳媒的原話是這樣的: 「 我今天在這裡宣布,按照我們最新的評估,我們將會很快,今天(3月17日)我們會對所…

    2020-03-19
    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