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傳媒引述消息指出,港府正考慮縮短入境檢疫措施,包括「5+2」方案,即抵港人士在指定檢疫酒店隔離5日,再在家居檢疫2日。分析認為,此放寬幅度對本港旅遊及商務實質影響不大,不足以拉動經濟,而相比其他地區,香港開放步伐太慢,相信須完全取消隔離及航班熔斷機制,才可令經濟受惠。
報道又稱,港府會審視數據,待做好準備才放寬措施,包括研究如何把核酸檢測做得更快及更準確。
分析料仍難吸旅遊商務客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本港仍設隔離及航班熔斷機制,跟區內主要競爭對手相比,「5+2」的放寬幅度不足以對經濟帶來實質影響。旅遊方面,海外旅客入境南韓及泰國毋須隔離,故未必選擇來港,但可能有更多港人外游,帶動旅行社業務;商務方面,香港開放程度仍低於新加坡,當地沒有熔斷機制,航班較多,入境也不用隔離,對商務出行有明顯優勢。
他續稱,由去年下半年開始,全世界加速開放步伐,香港與其他地區差距拉闊,關注短期風險或演變為長遠經濟問題,例如原本在港的行業生態圈搬到新加坡。他又說,防疫政策帶來的成本遠高於效益,政府須更重視病毒變種、外圍環境變化、本地經濟壓力及競爭對手等因素,非只著眼於較難達到的防疫目標。
至於內地宣布縮短入境人士隔離時間至「7+3」日,大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溫嘉煒認為,對商務客來港有幫助,惟他們過去也不是訪港旅客主力,消費較多的是不過夜內地客,若返回內地仍需隔離10日,來港吸引力不大。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指出,內地放寬入境檢疫要求,大大減少跨境港商及其僱員的時間成本,以及入住隔離酒店的金錢成本,企業可更靈活處理兩地業務,希望當局增加檢疫酒店房間數量及「回港易」配額,亦爭取港商免檢疫往返大灣區。